近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发布《关于2016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这不是文化部第一次对动漫产业项目开展扶持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扶持项目将动漫内容限定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漫项目,说明了国家越来越看重动漫产业的内容输出,也为未来动漫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动漫产业,被认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作为21世纪前景最被看好的朝阳产业,国产动漫发展迅速,带动了周边产品、同人、衍生物等多条产业链的快速崛起。然而在动漫核心内容方面,纵观全球市场,日美动漫长期霸占市场,中国动漫在世界范围内前进之路举步维艰。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升级转型,文化消费市场的拓展,中国动漫市场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不管是政府、市场,对于动漫产业更加宽容,面对如此良好的发展环境,怎样的内容核心成为动漫产业未来发展的首要问题。
中国动漫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
近些年,中国动漫保持着快速增长,但是质量水平良莠不齐,大多数作品定位于少年儿童,和美漫、日漫的全年龄定位相比有着很大差距。
2006年,国家大力发展动漫产业,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文件,构建国产动画的播映体系,大力扶植国漫的发展。出台的政策中,限制了日美漫画的文化输出,努力培养国产漫画自己的市场和受众,兴建动漫产业基地,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拓动画影视市场,给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目前,在我国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条,热门IP不断涌现,《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从动画节目发展成为每年一部的动画大电影,其周边产品也成为小孩子竞相购买的“儿童流行款”。2015年,我国动漫产业内容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动漫产业总产值已经突破了1000亿元,同时二次元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5000万,泛二次元文化辐射面积超过1亿人。随着各类动漫IP的不断涌现,动漫用户和动漫市场依旧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然而中国动漫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和固有传统思维的禁锢,已经成为了小孩子的专利,很多动漫企业看到少儿市场的钱比较好赚,争先放弃了动漫作品内容的研发,而是转向动漫人物、动漫技术领域的开拓。这也导致目前我国动漫人物形象多是动物,故事十分薄弱单一,情节处理低龄化,虽然有良好的技术支撑但是无法形成现象级、口碑级别的佳片良作。
2015年现象级动画片《大圣归来》在暑期档成功突破十亿元票房大关,成为我国动漫作品的票房冠军。《大圣归来》便是一部全年龄的动画电影,它的成功不仅再次将动漫电影市场带向全年龄化,也让很多动漫从业人员看到了故事内核的重要性。对于动画市场而言,《大圣归来》宣告了动画不仅是少年儿童的专属,也可以是老少咸宜的合家欢套餐。对于整个动漫行业环境而言,《大圣归来》完美地将技术和故事内容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十分成熟、健康的动漫“打开方式”,给动漫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之路。
迪士尼产值达3500亿元
美国的迪士尼公司是美国动漫产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其从最早的动画制作、生产、发行到现在涉及到广播、动画、电影和娱乐活动等产业几乎所有文化领域中,成为了美国对外文化输出的重要通道。每年迪士尼制作的动漫作品在全球上映后均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观影浪潮,其周边产品和迪士尼乐园也为迪士尼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营业收入,不仅如此,根据动漫周边产品发展出来的酒店、书籍等经营业务也呈现递增趋势。迪士尼从最早的动画制作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二大娱乐产业帝国。
215年,迪士尼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水平远超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约为3457.6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甚至远超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腾讯三家收入的总和。去年腾讯、阿里、百度三家公司的营业收入总和只有2500亿人民币。
然而在迪士尼的营业额占比上面,其传统的影视动画方面只占15%。这一现象表明,虽然迪士尼是从影视动画行业起家,且每年仍然有大量的影视作品、动漫电影的出品,其主要的经济来源却不是影视动漫。
动漫文化只作为迪士尼整个商业帝国的先头部队,给迪士尼带来票房收入之后带来更多的是后续的文化影响力的变现。票房收入只是最为直观的,其他的还包括影片随后发行的DVD和蓝光碟片,还有主题公园的宣传效应,以及动画人物形象的授权和周边产品的售卖。用动漫作品打造品牌形象,然后用随后的产业链条作为下游资本收入,这一类型的产业模式在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相当成功。
全球动漫6成来自日本
除了美国动漫产业之外,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全日本的经济支柱,动漫产业在日本的年产值达到了230万亿元,全球60%以上的动漫作品均来自于日本,动漫产业在日本经济结构中占比超过10%,已经成为了日本第三大经济产业。
日本动漫产业和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方式大相径庭,日本的动漫产业链建立在庞大的漫画业上面,虽然也有各种大大小小规模的公司,但是像美国动漫产业中迪士尼这种垄断性地位的暂时没有。也就是说日本动漫产业是一种全民产业,他们有强大的漫画体系和浓郁的漫画情结,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漫画底蕴和文化。源源不断的漫画作品给漫画下游的产业链铸就了良好的资源,漫画的发售只是一种满足读者的形式,其最重要的输出通道是动漫产业的下游产业链条。
漫画进入动画制作环节,大量减少了动画片制作时的高资金投入,且有原本漫画的粉丝基础,也不必过分担心收视率的问题,更不产生偏离市场走入瓶颈的风险,大大降低了日本动画制作单位所承担的风险。随后IP的授权和衍生产品的销售成为了日本动漫业最为赚钱的环节。对成功的动漫产品的深度开发、对新型动漫产品的研发二者形成了动漫产业健康的良性再循环的链条,衔接良好的产业链形成了效益递进的良性循环模式。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所有环节上的单位、部门有详细的分工合作,漫画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版权代理事务所、印刷出版企业、图书发行企业、电视台、杂志社、动漫衍生品生产和销售渠道等都形成了界限分明的合作机制。日本更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市场互动和快速回收,以尽可能小的投资、尽可能少的人力,同时获得尽可能快的制作和尽可能大的收益,除了东映之外,基本上都是小作坊式的公司,各产业环节的公司在其专业分工领域精耕细作,共同创造了繁荣的日本动漫市场。
互联网助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现如今互联网和众多动漫APP利用社交平台、视频网站等方式交叉纵横,实现了多媒体、多角度、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模式,让动漫摆脱了书籍和电视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传播。2015年,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动漫行业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随着传统媒体的没落,“互联网+动漫”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主流。网络技术将动漫行业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整合,达到最大化传播的效果,目前各大主流视频平台均有自己独播的动漫资源和板块,除此之外A站、B站、酷米、淘米等动漫垂直平台在网民尤其是青年网民中上间大受欢迎。
近些年来,弹幕文化迅速崛起,这种二次元的交流方式给观众一种实时互动的感觉,增加了视频观看的独特体验,而动漫作品也是弹幕文化的重要流行阵营。除此之外,御宅文化、腐文化、中二文化、二次元等从动漫中发展出来的新时代青年流行文化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动漫二次元风格。
除了互联网助推动漫产业的发展之外,在另一领域中,电影院大银幕也正在逐渐变成动漫产品的新舞台。互联网增加了动漫产品的亲和力,大银幕则提升了动漫产品的内容和艺术价值。从现在的市场现象来看,几年前霸占大银幕的《喜羊羊》系列大电影和《熊出没》大电影正在走下坡路,这是市场淘汰的结果,说明了中国动漫市场未来正在朝全年龄的角度发展,纯粹面向少年儿童的动漫产品如果不提升内容品质必将会被淘汰。
未来,中国动漫产业将形成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模式、电影院为高端传播模式的两条路线,动漫产品的内容将会是最终主导动漫产品价值的主要因素。在面向全年龄化传播的过程中,中国动漫产业要形成自己庞大、健康、稳定的产业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寒假的到来,国产动画片又迎来上映热潮。3D动画片《兔侠之青黎传说》昨日首映,导演马元、董大可,“配音团”黄磊、何云伟、王玥波、王劲松以及筷子兄弟、常石磊等亮相。该片将于2月21日上映。此外,定档今年寒假的还有《熊出没2》、《喜羊羊7》、《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蜡笔总动员》、《摩尔庄园3》等。2014年是动画电影“最强年”,全年共上映进口动画电影17部,票房近19亿元;国产动画电影超过30部,总票房超过11亿,比2013年的逾6.6亿翻了一番。其中,《熊出没之夺宝熊兵》采用国际顶尖制作技术,拿下2.47亿史无前例的高票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新标杆。不久之前的元旦,《十万个冷笑话》凭借数百万投资拿下了过亿票房,而在寒假这个“旺季”,动画电影很有可能再创佳绩。“兔侠”签约戛纳昨日首映的《兔侠之青黎传说》讲述了兔侠和小伙伴们欢乐“擒贼”、搞笑“捉匪”的冒险故事,并以兔侠为主线勾勒了一个动物狂欢版武林世界。在首映礼现场,导演马元、董大可披露了“兔侠”签约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消息——《兔侠之青黎传说》今年将亮相戛纳,兔侠此后的系列电影也已经被提前预订。导演马元说:“戛纳国际电影节和各国媒体的支持,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这让我们意识到国产动画必须走出去。”为兔侠配音的黄磊表示,《兔侠之青黎传说》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国产动画电影,“品质不输海外动画,进入戛纳国际电影节就是明证,更难得的是,这部电影非常接近我们的生活,兼具古典神韵和现代精神。”“喜羊羊”迎来品牌第十年若说国产动画片,1月31日上映的《喜羊羊7》必须提及,今年是喜羊羊品牌的第十年,也正是大电影《喜羊羊1》让国产动画片的票房潜力开始被挖掘重视。《喜羊羊与灰太狼7》讲述了喜羊羊与懒羊羊因误会而友情出现裂痕并意外穿越回远古时代,与古羊族、古狼族一起智斗恶龙的历险故事。自2009年起,“喜羊羊”连续推出的六部大电影不仅累积了7.56亿的高票房,而且在电影内容上贴合社会热点,不断实现突破和创新。“喜羊羊之父”黄伟明透露,十年中,参与过“喜羊羊”制作的动画师有上千人,编剧队伍也有近60人。“喜羊羊”自诞生以来的目标就很明确——创造出轻松、好玩、幽默的动画,让观众看了开心,充满正能量,这背后是整个团队的付出。“喜羊羊”到今天在电视上播出超过了1000集,电影是第七部。在黄伟明看来,最大的难处是保持创意,“在创作的时候我们会要求自己不断创新。这方面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创意流水线:定期开展讨论策划会,五到十个人为一组。每集的编剧先上交内容提案,然后编剧团队开会讨论,如果可行,在扩大到动画设计师团队开会。无论有多困难,我们都要保证不断有新的点子出来。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创作的灵感,把重心放在剧本内容上,让作品更加贴近观众的心,才能更加与时俱进。”文/本报记者 肖扬 图片制作/王慧
随着寒假的到来,国产动画片又迎来上映热潮。3D动画片《兔侠之青黎传说》昨日首映,导演马元、董大可,“配音团”黄磊、何云伟、王玥波、王劲松以及筷子兄弟、常石磊等亮相。该片将于2月21日上映。此外,定档今年寒假的还有《熊出没2》、《喜羊羊7》、《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蜡笔总动员》、《摩尔庄园3》等。2014年是动画电影“最强年”,全年共上映进口动画电影17部,票房近19亿元;国产动画电影超过30部,总票房超过11亿,比2013年的逾6.6亿翻了一番。其中,《熊出没之夺宝熊兵》采用国际顶尖制作技术,拿下2.47亿史无前例的高票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新标杆。不久之前的元旦,《十万个冷笑话》凭借数百万投资拿下了过亿票房,而在寒假这个“旺季”,动画电影很有可能再创佳绩。“兔侠”签约戛纳昨日首映的《兔侠之青黎传说》讲述了兔侠和小伙伴们欢乐“擒贼”、搞笑“捉匪”的冒险故事,并以兔侠为主线勾勒了一个动物狂欢版武林世界。在首映礼现场,导演马元、董大可披露了“兔侠”签约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消息——《兔侠之青黎传说》今年将亮相戛纳,兔侠此后的系列电影也已经被提前预订。导演马元说:“戛纳国际电影节和各国媒体的支持,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这让我们意识到国产动画必须走出去。”为兔侠配音的黄磊表示,《兔侠之青黎传说》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国产动画电影,“品质不输海外动画,进入戛纳国际电影节就是明证,更难得的是,这部电影非常接近我们的生活,兼具古典神韵和现代精神。”“喜羊羊”迎来品牌第十年若说国产动画片,1月31日上映的《喜羊羊7》必须提及,今年是喜羊羊品牌的第十年,也正是大电影《喜羊羊1》让国产动画片的票房潜力开始被挖掘重视。《喜羊羊与灰太狼7》讲述了喜羊羊与懒羊羊因误会而友情出现裂痕并意外穿越回远古时代,与古羊族、古狼族一起智斗恶龙的历险故事。自2009年起,“喜羊羊”连续推出的六部大电影不仅累积了7.56亿的高票房,而且在电影内容上贴合社会热点,不断实现突破和创新。“喜羊羊之父”黄伟明透露,十年中,参与过“喜羊羊”制作的动画师有上千人,编剧队伍也有近60人。“喜羊羊”自诞生以来的目标就很明确——创造出轻松、好玩、幽默的动画,让观众看了开心,充满正能量,这背后是整个团队的付出。“喜羊羊”到今天在电视上播出超过了1000集,电影是第七部。在黄伟明看来,最大的难处是保持创意,“在创作的时候我们会要求自己不断创新。这方面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创意流水线:定期开展讨论策划会,五到十个人为一组。每集的编剧先上交内容提案,然后编剧团队开会讨论,如果可行,在扩大到动画设计师团队开会。无论有多困难,我们都要保证不断有新的点子出来。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创作的灵感,把重心放在剧本内容上,让作品更加贴近观众的心,才能更加与时俱进。”文/本报记者 肖扬 图片制作/王慧
王祖蓝被调侃是真人版《葫芦娃》最佳候选演员1986年诞生的《葫芦兄弟》和《葫芦小金刚》系列,一直是80后、90后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之作。2008年,《葫芦兄弟》经过再次剪辑,以电影版的身份登上大银幕,再次引发观众追捧。然而,不久前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公布的即将启动的电影合作项目中,真人电影版本的《葫芦兄弟》赫然在列。这一次,再度成为焦点的“葫芦娃”遭到了强烈质疑,无数网友大呼“这种改编毁童年”。现象国产真人动画电影卖座2012年8月,《喜羊羊与灰太狼》真人动画电影《我爱灰太狼》在国内公映,尽管与《听风者》、《消失的子弹》等国产大片同期,但首日还是拿下了1200万票房,最终总票房超过7000万,一鸣惊人。2013年1月31日,另一部真人动画电影《巴啦啦小魔仙》与好莱坞大片《云图》同日上映,总票房也超过了5000万。似乎在一夜之间,真人动画电影就在中国火了起来,真人版《葫芦兄弟》的到来也就不足为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葫芦兄弟》项目负责人钱建平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后真人跟动画之间的界限可能越来越模糊:“不少动画片都有很强大的观众基础,人物角色也很有潜力,数字技术可以打破动画的界限,帮助它们走向真人。”回应重视网友意见 绝不粗制滥造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3月6日宣布要翻拍真人版《葫芦兄弟》后,顿时成为网络的热议话题,这大大出乎了钱建平的预料,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很多网友担心真人版拍不好,会“毁童年”。钱建平对此表示:“这说明《葫芦兄弟》让他们印象很深,他们非常珍爱这个片子。网上热议的话题,我已经让我们的策划部门尽可能多地收集起来,就当是民意调查了,非常好的事情。”钱建平告诉记者,他们会非常重视网友的意见,绝不会把一个好故事粗制滥造地拍出来。目前,《葫芦兄弟》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开拍时间还未定。不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已经开始和一些海外特效公司接洽,“故事是中国的,技术可以是国外的。”钱厂长说。他山之石日本电影禁区多 翻拍只碰“正常人”日本作为动漫产业的超级强国,在拍真人动画电影方面有着无数经验。日本资深动画编剧花田十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总结说:“越经典的动画作品改编难度就越大,而如今的日本电影商一般只会选择以‘正常人’为主角的动画作品进行改编。”花田十郎告诉记者,尽管无数日本电影商希望能分到动漫产业的一杯羹,但像《葫芦兄弟》这样的作品在日本很难被改编为真人版。原因很简单,一来神话色彩太浓厚,二来主角都不是“正常人”。据介绍,在日本最受欢迎的改编题材是少女漫画。讲述普通男女的恋爱故事不仅有着很高的人气,在拍摄和选角上都很简单,因此像《NANA》、《好想告诉你》这样的故事备受电影商青睐。《火影忍者》这样的超人气作品,尽管主角是人类,但是奇幻色彩过于浓厚,考虑到制作成本和服装、特效等的可操作性,电影商最终都会主动退却。日本真人动画电影在题材上忌讳很多,别说绝对没人敢打《哆啦A梦》的主意,就连《灌篮高手》、《足球小将》这样的作品都没人敢去碰,这倒并不是因为拍摄难度有多大,而是因为原作中的主人公形象过于传奇和丰满,很难做出合理的突破。“原作粉丝会用放大镜看电影,像去年上映的《浪客剑心》,电影对原作人物已经算得上是很高的还原了,仍有不少非议,我很难想象《海贼王》能拍真人版电影,谁能扮演路飞呢?就跟没有人能还原《圣斗士》里的星矢、一辉一样。”花田十郎说。花田十郎透露,由于之前好莱坞拍摄的真人版动画电影《龙珠》在口碑和票房上“双输”,原本打算将《封神演义》、《最游记》等动漫改编为真人电影的东映、东宝公司最终打起了退堂鼓。知难而退,也不失为一种睿智。 美国电影重“内涵” 主角须有丰满“人性”好莱坞在真人动画电影选材方面自由、开放得多,不过美国人更在乎原作人物的“内涵”,再伟大的超级英雄或邪恶反派都要在电影中被赋予人的特质。曾参与《变相怪杰》等诸多动漫改编真人电影制作的制片人卡拉·弗莱告诉记者,如何让动漫作品中夸张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像人,才是取悦观众的真正所在。他坦言,真人电影在表现人物性格时,不可能像动漫作品那样夸张,因此选择剧本时,更有深度和层次感的动漫角色才是导演们的最爱,而唐老鸭、米老鼠这些非真人角色,基本不会被列入考虑名单。“就像超人和蝙蝠侠,他们都有着极为人性化的一面,会痛苦和消极,这些性格使人物更加丰满,也让角色更加好看。”弗莱说。弗莱回忆,当年在制作《变相怪杰》时,制片人和编剧为了如何让金·凯瑞饰演的角色不像漫画中那么夸张而做了多次的调整;而影片中的邪神洛基还是有很多非人类的特质,“如何让他看起来更像人,其实难度很大。”相比之下,像《葫芦兄弟》这种儿童动画作品,人物性格十分简单、刻板,即便是好莱坞恐怕也很难驾驭。观点别用成年人的童年回忆做赌注《葫芦兄弟》要出真人版电影,这个消息引起轰动,一时间,关于一场“是回童年还是毁童年”的争论,在网络上迅速展开。《葫芦兄弟》真人版?听起来就那么无厘头。而且不走儿童片路线反打偶像牌的宣传噱头,也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究竟这一次的《葫芦兄弟》是为了怀旧还是去骗钱呢?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部被称为承载了万千80、90后童年的作品,在上映前将会一直曝光在争议之中,赚足噱头。早年间,曾有电影商找到漫画大师手冢治虫,希望将《铁臂阿童木》改编成真人电影,却被大师以“我不愿意用成年人的童年回忆做赌注”一口回绝。而在动画产业高度发达的日美地区,动漫真人电影的改编要求也极度严苛,从最开始的题材选择到最后的剧本撰写,每一部都是三堂会审慎之又慎,生怕让观众心中原作的光辉形象减免半分。在中国,刚有几部真人动画电影卖出了几千万,《葫芦兄弟》又被忙不迭地拉了出来,怎么看也不像是电影人的诚心之作——请允许笔者的阴暗,因为跟风正是中国影视圈的最大特点。其实普通观众所期待的,就是真人版的《葫芦兄弟》能够在剧本和制作上多花些心思,让注定会被打上“雷人”标签的作品显得不那么不靠谱,让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还能多保留一会儿。链接网友搞笑“提名”演员阵容 谢娜、范冰冰演蛇精呼声高王祖蓝被调侃是真人版《葫芦娃》的最佳候选演员,开拍真人版本的消息在网络上炸开了锅,各路网友也开始为《葫芦兄弟》的真人版演员阵容“出谋划策”。包括刘德华、赵本山、范伟、潘长江、何炅、郭敬明在内的老中青各路明星都获得了葫芦娃扮演者的“提名”,擅长搞怪和模仿的香港男星王祖蓝更被认为是“上上之选”。作为原作中的大反派,蛇精的演员也颇受关注。不少网友呼吁,电影《青蛇》中联袂出演的王祖贤和张曼玉,可以在《葫芦兄弟》中扮演蛇精姐妹。而在《百变大咖秀》中曾打扮成蛇精模样的谢娜和有着一张标准“锥子脸”的范冰冰也成为“热门人选”。
王祖蓝被调侃是真人版《葫芦娃》最佳候选演员1986年诞生的《葫芦兄弟》和《葫芦小金刚》系列,一直是80后、90后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之作。2008年,《葫芦兄弟》经过再次剪辑,以电影版的身份登上大银幕,再次引发观众追捧。然而,不久前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公布的即将启动的电影合作项目中,真人电影版本的《葫芦兄弟》赫然在列。这一次,再度成为焦点的“葫芦娃”遭到了强烈质疑,无数网友大呼“这种改编毁童年”。现象国产真人动画电影卖座2012年8月,《喜羊羊与灰太狼》真人动画电影《我爱灰太狼》在国内公映,尽管与《听风者》、《消失的子弹》等国产大片同期,但首日还是拿下了1200万票房,最终总票房超过7000万,一鸣惊人。2013年1月31日,另一部真人动画电影《巴啦啦小魔仙》与好莱坞大片《云图》同日上映,总票房也超过了5000万。似乎在一夜之间,真人动画电影就在中国火了起来,真人版《葫芦兄弟》的到来也就不足为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葫芦兄弟》项目负责人钱建平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后真人跟动画之间的界限可能越来越模糊:“不少动画片都有很强大的观众基础,人物角色也很有潜力,数字技术可以打破动画的界限,帮助它们走向真人。”回应重视网友意见 绝不粗制滥造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3月6日宣布要翻拍真人版《葫芦兄弟》后,顿时成为网络的热议话题,这大大出乎了钱建平的预料,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很多网友担心真人版拍不好,会“毁童年”。钱建平对此表示:“这说明《葫芦兄弟》让他们印象很深,他们非常珍爱这个片子。网上热议的话题,我已经让我们的策划部门尽可能多地收集起来,就当是民意调查了,非常好的事情。”钱建平告诉记者,他们会非常重视网友的意见,绝不会把一个好故事粗制滥造地拍出来。目前,《葫芦兄弟》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开拍时间还未定。不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已经开始和一些海外特效公司接洽,“故事是中国的,技术可以是国外的。”钱厂长说。他山之石日本电影禁区多 翻拍只碰“正常人”日本作为动漫产业的超级强国,在拍真人动画电影方面有着无数经验。日本资深动画编剧花田十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总结说:“越经典的动画作品改编难度就越大,而如今的日本电影商一般只会选择以‘正常人’为主角的动画作品进行改编。”花田十郎告诉记者,尽管无数日本电影商希望能分到动漫产业的一杯羹,但像《葫芦兄弟》这样的作品在日本很难被改编为真人版。原因很简单,一来神话色彩太浓厚,二来主角都不是“正常人”。据介绍,在日本最受欢迎的改编题材是少女漫画。讲述普通男女的恋爱故事不仅有着很高的人气,在拍摄和选角上都很简单,因此像《NANA》、《好想告诉你》这样的故事备受电影商青睐。《火影忍者》这样的超人气作品,尽管主角是人类,但是奇幻色彩过于浓厚,考虑到制作成本和服装、特效等的可操作性,电影商最终都会主动退却。日本真人动画电影在题材上忌讳很多,别说绝对没人敢打《哆啦A梦》的主意,就连《灌篮高手》、《足球小将》这样的作品都没人敢去碰,这倒并不是因为拍摄难度有多大,而是因为原作中的主人公形象过于传奇和丰满,很难做出合理的突破。“原作粉丝会用放大镜看电影,像去年上映的《浪客剑心》,电影对原作人物已经算得上是很高的还原了,仍有不少非议,我很难想象《海贼王》能拍真人版电影,谁能扮演路飞呢?就跟没有人能还原《圣斗士》里的星矢、一辉一样。”花田十郎说。花田十郎透露,由于之前好莱坞拍摄的真人版动画电影《龙珠》在口碑和票房上“双输”,原本打算将《封神演义》、《最游记》等动漫改编为真人电影的东映、东宝公司最终打起了退堂鼓。知难而退,也不失为一种睿智。 美国电影重“内涵” 主角须有丰满“人性”好莱坞在真人动画电影选材方面自由、开放得多,不过美国人更在乎原作人物的“内涵”,再伟大的超级英雄或邪恶反派都要在电影中被赋予人的特质。曾参与《变相怪杰》等诸多动漫改编真人电影制作的制片人卡拉·弗莱告诉记者,如何让动漫作品中夸张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像人,才是取悦观众的真正所在。他坦言,真人电影在表现人物性格时,不可能像动漫作品那样夸张,因此选择剧本时,更有深度和层次感的动漫角色才是导演们的最爱,而唐老鸭、米老鼠这些非真人角色,基本不会被列入考虑名单。“就像超人和蝙蝠侠,他们都有着极为人性化的一面,会痛苦和消极,这些性格使人物更加丰满,也让角色更加好看。”弗莱说。弗莱回忆,当年在制作《变相怪杰》时,制片人和编剧为了如何让金·凯瑞饰演的角色不像漫画中那么夸张而做了多次的调整;而影片中的邪神洛基还是有很多非人类的特质,“如何让他看起来更像人,其实难度很大。”相比之下,像《葫芦兄弟》这种儿童动画作品,人物性格十分简单、刻板,即便是好莱坞恐怕也很难驾驭。观点别用成年人的童年回忆做赌注《葫芦兄弟》要出真人版电影,这个消息引起轰动,一时间,关于一场“是回童年还是毁童年”的争论,在网络上迅速展开。《葫芦兄弟》真人版?听起来就那么无厘头。而且不走儿童片路线反打偶像牌的宣传噱头,也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究竟这一次的《葫芦兄弟》是为了怀旧还是去骗钱呢?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部被称为承载了万千80、90后童年的作品,在上映前将会一直曝光在争议之中,赚足噱头。早年间,曾有电影商找到漫画大师手冢治虫,希望将《铁臂阿童木》改编成真人电影,却被大师以“我不愿意用成年人的童年回忆做赌注”一口回绝。而在动画产业高度发达的日美地区,动漫真人电影的改编要求也极度严苛,从最开始的题材选择到最后的剧本撰写,每一部都是三堂会审慎之又慎,生怕让观众心中原作的光辉形象减免半分。在中国,刚有几部真人动画电影卖出了几千万,《葫芦兄弟》又被忙不迭地拉了出来,怎么看也不像是电影人的诚心之作——请允许笔者的阴暗,因为跟风正是中国影视圈的最大特点。其实普通观众所期待的,就是真人版的《葫芦兄弟》能够在剧本和制作上多花些心思,让注定会被打上“雷人”标签的作品显得不那么不靠谱,让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还能多保留一会儿。链接网友搞笑“提名”演员阵容 谢娜、范冰冰演蛇精呼声高王祖蓝被调侃是真人版《葫芦娃》的最佳候选演员,开拍真人版本的消息在网络上炸开了锅,各路网友也开始为《葫芦兄弟》的真人版演员阵容“出谋划策”。包括刘德华、赵本山、范伟、潘长江、何炅、郭敬明在内的老中青各路明星都获得了葫芦娃扮演者的“提名”,擅长搞怪和模仿的香港男星王祖蓝更被认为是“上上之选”。作为原作中的大反派,蛇精的演员也颇受关注。不少网友呼吁,电影《青蛇》中联袂出演的王祖贤和张曼玉,可以在《葫芦兄弟》中扮演蛇精姐妹。而在《百变大咖秀》中曾打扮成蛇精模样的谢娜和有着一张标准“锥子脸”的范冰冰也成为“热门人选”。
《熊出没2》3天破亿,《喜羊羊7》3天超3000万,熊羊赛跑已拉开非常大的差距 寒假将至,国产动画片也将迎来上映热潮,从1月30日开始,陆续将有5部动画片在全国公映,其中国民动画品牌《熊出没之雪岭熊风》与《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相隔1天上映,这也是继2014年寒假档《熊出没》与《喜羊羊6》大电影短兵相接之后,两个品牌的又一次正面PK。日前,腾讯娱乐儿童电影系列第4期,分别对话两个品牌的创始人——《熊出没》系列总导演丁亮以及《喜羊羊7》导演黄伟明,对新一轮的“熊羊对决”进行全方位解读。影片上映后,我们也看到正如两位导演所言,两部动画大电影都在故事和制作上都进行了升级,剧情模式“学习”好莱坞逐步向“全年龄段”靠拢,其中《喜羊羊》仍延续2D版上映的形式,而《熊出没2》则同时上映2D版和3D版。截止到2月3日为止,上映4天的《熊出没2》累计票房约1.17亿,上映3天的《喜羊羊7》累计票房约3000万,这场“熊羊赛跑”的结果在票房上已经初露端倪。而通过和两位创始人的对话,记者也观察到在品牌规划上,比起人事变动更迭的“喜羊羊”出品方广州原创动力,“熊出没”出品方深圳华强展现出更大的野心和布局能力。现象:从“羊独大”到“熊羊斗”喜羊羊领跑多年,熊出没一年内改写格局10年前,黄伟明带着一个年轻创作团队聚集在广州的一间简陋办公室里,讨论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样子设计出“灰太狼”形象。当时的黄伟明完全无法想象,这部预计15分钟一集的动画片集数能制作到1142集,最高峰时覆盖至75家电视台,并在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成为国产动画的领头羊。不过,需要一提的是,喜羊羊在电视荧屏上的火爆,应该“感谢”广电总局接连推出关键性政策。2004年,国家政策规定,黄金时间不能播海外动画片,还明令要求各地1/3以上的省级和副省级电视台要开办少儿频道,国产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数量不少于动画片总量的60%。由此中国动画产业就出现一个不少于20万分钟、价值10亿规模的缺口。2006年,广电总局再度下令强制每天在17时至20时的黄金时间,所有的动画、少儿、青少年频道只允许播放国产动画片。喜羊羊的火遍中国,的确是站在大风口上了。动画片《十二生肖总动员》是“熊出没”的创意来源。该片中有三只东北熊,本是打家劫舍的土匪,虽说是小配角,每次出场都很受观众喜欢。丁亮和团队将其中两只拎出来,取名熊大、熊二,并以此开发出一部新动画。2012年1月22日除夕夜,《熊出没》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一经推出,就创下了国产动画最高收视纪录。《喜羊羊》的下滑趋势,正是从2012年《熊出没》横空出世开始的。那一年,独播两部剧集的某视频网站,于2013年初首度发表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动漫指数报告》,报告显示,“《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铠甲勇士》凭借精良制作与超高的综合收视表现位居“中国动漫指数榜”首季榜单前三”,《熊出没》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改写了整个格局。而让喜羊羊“娘家”广州原创动力无法预料到的是,被熊出没“娘家”深圳华强打压的势头会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根据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动漫指数报告》显示,“《熊出没》、《铠甲勇士》、《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电影)、《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等十部优秀作品登顶“中国动漫指数榜”TOP10”,这是《喜羊羊》第一次首次退出TOP3的争夺。喜羊羊开创一年一部贺岁大电影模式 熊出没首部破纪录在小荧屏火爆的同时,两部动画都采用了“包围大银幕”的发展战略。业内人士认为,《熊出没》、《喜羊羊》同样作为由电视系列动画片改编成的大电影,都拥有长期孕育的电视观众群,而这一巨大的受众群是其他国产动画所不能比拟的。2009年,喜羊羊首部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选在大年初一正式公映,此后连续七年均采用“一年一部动画贺岁档(暑期档)大电影”模式。影片除了以人气最旺的几只羊轮流做主角,通常也会一次性集结这一年来最受欢迎的新加入角色。截止到2014年为止,六部电影累积票房7.56亿,在内地影史上仅次于《功夫熊猫》系列的8.07亿,排在第二。但自2013年起,电影票房连续两年面临下滑,“羊字招牌”不再亮眼。与此同时,《熊出没》却异军突起,2014年首部大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便以2.47亿票房成为新的国产动画纪录,国产动画霸主地位首次易主。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今年,“熊羊”的银幕之争更加激烈。“喜羊羊”动画形象诞生的第10个年头,《喜羊羊7》邀请到了已离巢的“喜羊羊之父”黄伟明重新执导,宣传中也加入了许多与十年有关的怀旧元素,主打情怀牌。《熊出没2》则紧跟潮流,在宣传上加入更多明星资源,曹格(微博)、Grace姐姐父母和李小璐(微博)母女等人气爆棚的明星萌娃先后为电影站台,吸引了不少关注度。上周,《熊出没2》和《喜羊羊7》纷纷在全国各大影院铺开点映活动,两位导演在采访中都曾表示对票房充满信心,黄伟明表示根据口碑反馈,相信票房会有所提高,而丁亮的底气更足,“肯定会再创纪录”。只不过,现在看来虽然胜败基本已定,但两人的愿望能否实现,还需要继续观望。改变:内容技术各有追求 衍生品开发与时俱进内容不低幼:喜羊羊弱化天敌关系 熊出没增加“感情戏”在“羊熊”相继称霸大银幕的时候,其原本在电视屏幕上获得青睐的立足之本——迎合幼儿的情节和理念,反而成为了短板。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球动画创作的趋势是“全年龄化”,近几年商业口碑双丰收的《冰雪奇缘》、《疯狂原始人》等片,共同特点便是同时能够契合成人的“儿童心理”和儿童的“成人世界”。今年的《喜羊羊》和《熊出没》大电影创作团队也都注意到了这点。黄伟明透露,《喜羊羊7》中加入了穿越、互换灵魂等剧情片元素,其中羊和狼的天敌关系被弱化,“狼羊灵魂互换,是电影的最大创意,而喜羊羊和懒羊羊的心灵成长过程是主线,对小朋友有启发意义。”不仅剧情模式一直向好莱坞靠拢,这个模仿《少年派》的3D镜头也显示出这个系列在技术上的野心丁亮则认为《熊出没》在电视荧屏阶段就已经将目标受众扩大到成人。比如,动画剧集首播定在央视少儿频道,时间则选为晚上9点—10点时段。“这是经过市场调研决定的”,丁亮解释道,“这是一个合家欢时刻,爸爸妈妈会陪着小朋友一起看动画片。小朋友睡着了,大人们还会接着看。” 这种播放方式将《熊出没》的受众覆盖到了成人群体,为转换影院票房埋下了伏笔,第一步大电影上映时,专门去看这部电影成年人、老年人都不在少数。电影“成人化”的表现包括主角熊二甚至有了朦胧的“感情戏”,丁亮表示,爱、和平、环保这些都是能够在不同年龄段引发共鸣的话题,“现在动漫价值观不一样了,你看像葫芦娃、黑猫警长这些中国传统动画都是讲善与恶的对立,好莱坞都在讲成长,我们第一部讲光头强,第二部讲熊二,明年主角可能是熊大,每个主角都在变化,这些比单纯的善恶对立关系更打动人。”抢占大银幕:喜羊羊主攻2D 熊出没3D+2D双管齐下除了主题上向好莱坞动画靠拢外,《熊出没》系列在技术上走的也是好莱坞动画大片路子。影片上映后,不少观众都在豆瓣留言表示,《熊出没2》画面比第一部更加细腻,连白熊的毛皮纹理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记者在观影过程中也发现,斑斓荧光鱼“飞出”银幕时,超过一半的小朋友都伸手“抓鱼”,令人印象深刻。丁亮毫不掩饰对3D技术的自信,“电影动用了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做出来的效果绝对是国内最佳。”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以及不同喜好的成年观众的观影需求,丁亮表示,《熊出没2》选择了同步放映2D和3D版本。不仅如此,华强还打算在北京为《熊出没》搭建工作室,招募编剧、美术设计师等,用以充实整个创作团队,显示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的野心。事实上,《喜羊羊6》也曾打出过3D概念,但口碑不佳。第七部则老老实实回归2D银幕,黄伟明表示,等时机成熟,喜羊羊还会重新考虑3D版本,在目前一年一部的量产压力下,只能优先保证内容,暂时难以做到技术上的突破。衍生品开发:都在赚钱 也都在“亏钱”除了看得见的票房比拼,动画品牌的另一大收益来源是线下相关衍生品。众所周知,迪士尼的动漫只有10%收入来自大电影,其它都来自产业链上的衍生产品,只有衍生品大量盈利、甚至成为流行文化现象,才被视作一个动画品牌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成功。据报道,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狮子王》投资4500万美元,但到目前为止,其衍生品的收入已经高达20亿美元。丁亮和黄伟明都承认,衍生品为公司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其中更多的利益却被盗版市场瓜分。中国不像美国,版权法对于商家并不十分不利,据《2009年—2012年中国动漫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我国动漫行业的衍生品市场上,盗版经营商的利润通常是正版经营商的数倍,其中,喜羊羊盗版经营商的利润是正版经营者的4倍。据黄伟明回忆,“记得‘喜羊羊’2005年在电视上播出,2006年的时候,街上的店铺就有卖没有得到授权的喜羊羊毛绒玩具了。”盗版所带来的损失难以估算,为此团队开始拼命“注册”,“包括场景和道具,像羊村、红太狼的平底锅。只要是每集出现的新事物,都会在商标局和版权局做登记,现在已登记了上千个形象著作的版权。”但原创动力100%股权拥有者苏永乐最终发现,“它不是动漫公司里建立一个相关部门这么简单。从产品发行、品牌推广、衍生品、授权完完全全都要一家家独立公司去运作。”但已经成为“慢羊羊”的喜羊羊已经来不及追赶错过的时机了,2011年2月,意马国际以10.4亿港元的代价收购喜羊羊衍生品及授权管理公司——动漫火车,此外迪士尼公司也曾洽购原创动力,最后终达成一份海外播映合作协议,成为喜羊羊动漫形象的全球总授权方,并共同开发衍生产品。喜羊羊被“娘家”抛售了。熊出没对衍生品开发则表现得相对成熟。丁亮告诉记者,第二部电影中,出现的大白熊团子,童年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形象,在电影上映的同时,衍生品也已经同步发行了,“在衍生品开发这一块,我们不断地紧跟国际发展模式。但他同时也承认,盗版问题暂时难以避免,“若反盗版力度太弱,中国动画企业盈利将面临很大困难。”未来:喜羊羊调整产出模式 熊出没打造特色主题公园从2009年至今,走过七年之痒的“喜羊羊”系列电影遭遇到“透支”瓶颈。黄伟明坦言,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想要保证编剧能编出好故事,技术上又想持续提高,确实很难实现。为此,片方也打算“缓一缓”,“以后可能会同时启动几个剧本,每个项目多花几年去打磨,在产出模式上做出调整。”另一方面,打造喜洋洋主题乐园,也一直是原创动力创始人卢永强的目标。他设想的主题公园内将集卡通人偶舞台表演、电动游乐设备、亲子乐园等于一体,最终目标是打造成中国式的迪斯尼乐园。这个计划也曾得到苏永乐的大力支持,但最终因为原创动力在喜羊羊衍生品营销环节上的反应严重滞后,投资人苏永乐丧失信心,“洗手上岸”。熊出没目前则势头正旺,但公司也已经有了“危机感”。丁亮也表示,“熊出没”将朝着迪士尼动画品牌方向经营,“我们在全国有十多个主题公园,希望打造一个中国版的迪士尼乐园。在乐园中,熊迷们可以与熊大、熊二、光头强亲密互动,还可以购买正版的动画公仔、图书、光盘等产品。”据丁亮透露,主题公园现在收益不错,其与院线电影、动画片以及围绕核心品牌开发的图书手游各种衍生品一起,形成了一个良性闭环产业链。
《熊出没2》3天破亿,《喜羊羊7》3天超3000万,熊羊赛跑已拉开非常大的差距 寒假将至,国产动画片也将迎来上映热潮,从1月30日开始,陆续将有5部动画片在全国公映,其中国民动画品牌《熊出没之雪岭熊风》与《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相隔1天上映,这也是继2014年寒假档《熊出没》与《喜羊羊6》大电影短兵相接之后,两个品牌的又一次正面PK。日前,腾讯娱乐儿童电影系列第4期,分别对话两个品牌的创始人——《熊出没》系列总导演丁亮以及《喜羊羊7》导演黄伟明,对新一轮的“熊羊对决”进行全方位解读。影片上映后,我们也看到正如两位导演所言,两部动画大电影都在故事和制作上都进行了升级,剧情模式“学习”好莱坞逐步向“全年龄段”靠拢,其中《喜羊羊》仍延续2D版上映的形式,而《熊出没2》则同时上映2D版和3D版。截止到2月3日为止,上映4天的《熊出没2》累计票房约1.17亿,上映3天的《喜羊羊7》累计票房约3000万,这场“熊羊赛跑”的结果在票房上已经初露端倪。而通过和两位创始人的对话,记者也观察到在品牌规划上,比起人事变动更迭的“喜羊羊”出品方广州原创动力,“熊出没”出品方深圳华强展现出更大的野心和布局能力。现象:从“羊独大”到“熊羊斗”喜羊羊领跑多年,熊出没一年内改写格局10年前,黄伟明带着一个年轻创作团队聚集在广州的一间简陋办公室里,讨论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概念,并根据自己的样子设计出“灰太狼”形象。当时的黄伟明完全无法想象,这部预计15分钟一集的动画片集数能制作到1142集,最高峰时覆盖至75家电视台,并在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成为国产动画的领头羊。不过,需要一提的是,喜羊羊在电视荧屏上的火爆,应该“感谢”广电总局接连推出关键性政策。2004年,国家政策规定,黄金时间不能播海外动画片,还明令要求各地1/3以上的省级和副省级电视台要开办少儿频道,国产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数量不少于动画片总量的60%。由此中国动画产业就出现一个不少于20万分钟、价值10亿规模的缺口。2006年,广电总局再度下令强制每天在17时至20时的黄金时间,所有的动画、少儿、青少年频道只允许播放国产动画片。喜羊羊的火遍中国,的确是站在大风口上了。动画片《十二生肖总动员》是“熊出没”的创意来源。该片中有三只东北熊,本是打家劫舍的土匪,虽说是小配角,每次出场都很受观众喜欢。丁亮和团队将其中两只拎出来,取名熊大、熊二,并以此开发出一部新动画。2012年1月22日除夕夜,《熊出没》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一经推出,就创下了国产动画最高收视纪录。《喜羊羊》的下滑趋势,正是从2012年《熊出没》横空出世开始的。那一年,独播两部剧集的某视频网站,于2013年初首度发表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动漫指数报告》,报告显示,“《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铠甲勇士》凭借精良制作与超高的综合收视表现位居“中国动漫指数榜”首季榜单前三”,《熊出没》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改写了整个格局。而让喜羊羊“娘家”广州原创动力无法预料到的是,被熊出没“娘家”深圳华强打压的势头会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根据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动漫指数报告》显示,“《熊出没》、《铠甲勇士》、《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电影)、《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等十部优秀作品登顶“中国动漫指数榜”TOP10”,这是《喜羊羊》第一次首次退出TOP3的争夺。喜羊羊开创一年一部贺岁大电影模式 熊出没首部破纪录在小荧屏火爆的同时,两部动画都采用了“包围大银幕”的发展战略。业内人士认为,《熊出没》、《喜羊羊》同样作为由电视系列动画片改编成的大电影,都拥有长期孕育的电视观众群,而这一巨大的受众群是其他国产动画所不能比拟的。2009年,喜羊羊首部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选在大年初一正式公映,此后连续七年均采用“一年一部动画贺岁档(暑期档)大电影”模式。影片除了以人气最旺的几只羊轮流做主角,通常也会一次性集结这一年来最受欢迎的新加入角色。截止到2014年为止,六部电影累积票房7.56亿,在内地影史上仅次于《功夫熊猫》系列的8.07亿,排在第二。但自2013年起,电影票房连续两年面临下滑,“羊字招牌”不再亮眼。与此同时,《熊出没》却异军突起,2014年首部大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便以2.47亿票房成为新的国产动画纪录,国产动画霸主地位首次易主。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今年,“熊羊”的银幕之争更加激烈。“喜羊羊”动画形象诞生的第10个年头,《喜羊羊7》邀请到了已离巢的“喜羊羊之父”黄伟明重新执导,宣传中也加入了许多与十年有关的怀旧元素,主打情怀牌。《熊出没2》则紧跟潮流,在宣传上加入更多明星资源,曹格(微博)、Grace姐姐父母和李小璐(微博)母女等人气爆棚的明星萌娃先后为电影站台,吸引了不少关注度。上周,《熊出没2》和《喜羊羊7》纷纷在全国各大影院铺开点映活动,两位导演在采访中都曾表示对票房充满信心,黄伟明表示根据口碑反馈,相信票房会有所提高,而丁亮的底气更足,“肯定会再创纪录”。只不过,现在看来虽然胜败基本已定,但两人的愿望能否实现,还需要继续观望。改变:内容技术各有追求 衍生品开发与时俱进内容不低幼:喜羊羊弱化天敌关系 熊出没增加“感情戏”在“羊熊”相继称霸大银幕的时候,其原本在电视屏幕上获得青睐的立足之本——迎合幼儿的情节和理念,反而成为了短板。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球动画创作的趋势是“全年龄化”,近几年商业口碑双丰收的《冰雪奇缘》、《疯狂原始人》等片,共同特点便是同时能够契合成人的“儿童心理”和儿童的“成人世界”。今年的《喜羊羊》和《熊出没》大电影创作团队也都注意到了这点。黄伟明透露,《喜羊羊7》中加入了穿越、互换灵魂等剧情片元素,其中羊和狼的天敌关系被弱化,“狼羊灵魂互换,是电影的最大创意,而喜羊羊和懒羊羊的心灵成长过程是主线,对小朋友有启发意义。”不仅剧情模式一直向好莱坞靠拢,这个模仿《少年派》的3D镜头也显示出这个系列在技术上的野心丁亮则认为《熊出没》在电视荧屏阶段就已经将目标受众扩大到成人。比如,动画剧集首播定在央视少儿频道,时间则选为晚上9点—10点时段。“这是经过市场调研决定的”,丁亮解释道,“这是一个合家欢时刻,爸爸妈妈会陪着小朋友一起看动画片。小朋友睡着了,大人们还会接着看。” 这种播放方式将《熊出没》的受众覆盖到了成人群体,为转换影院票房埋下了伏笔,第一步大电影上映时,专门去看这部电影成年人、老年人都不在少数。电影“成人化”的表现包括主角熊二甚至有了朦胧的“感情戏”,丁亮表示,爱、和平、环保这些都是能够在不同年龄段引发共鸣的话题,“现在动漫价值观不一样了,你看像葫芦娃、黑猫警长这些中国传统动画都是讲善与恶的对立,好莱坞都在讲成长,我们第一部讲光头强,第二部讲熊二,明年主角可能是熊大,每个主角都在变化,这些比单纯的善恶对立关系更打动人。”抢占大银幕:喜羊羊主攻2D 熊出没3D+2D双管齐下除了主题上向好莱坞动画靠拢外,《熊出没》系列在技术上走的也是好莱坞动画大片路子。影片上映后,不少观众都在豆瓣留言表示,《熊出没2》画面比第一部更加细腻,连白熊的毛皮纹理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记者在观影过程中也发现,斑斓荧光鱼“飞出”银幕时,超过一半的小朋友都伸手“抓鱼”,令人印象深刻。丁亮毫不掩饰对3D技术的自信,“电影动用了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做出来的效果绝对是国内最佳。”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以及不同喜好的成年观众的观影需求,丁亮表示,《熊出没2》选择了同步放映2D和3D版本。不仅如此,华强还打算在北京为《熊出没》搭建工作室,招募编剧、美术设计师等,用以充实整个创作团队,显示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的野心。事实上,《喜羊羊6》也曾打出过3D概念,但口碑不佳。第七部则老老实实回归2D银幕,黄伟明表示,等时机成熟,喜羊羊还会重新考虑3D版本,在目前一年一部的量产压力下,只能优先保证内容,暂时难以做到技术上的突破。衍生品开发:都在赚钱 也都在“亏钱”除了看得见的票房比拼,动画品牌的另一大收益来源是线下相关衍生品。众所周知,迪士尼的动漫只有10%收入来自大电影,其它都来自产业链上的衍生产品,只有衍生品大量盈利、甚至成为流行文化现象,才被视作一个动画品牌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成功。据报道,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狮子王》投资4500万美元,但到目前为止,其衍生品的收入已经高达20亿美元。丁亮和黄伟明都承认,衍生品为公司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其中更多的利益却被盗版市场瓜分。中国不像美国,版权法对于商家并不十分不利,据《2009年—2012年中国动漫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我国动漫行业的衍生品市场上,盗版经营商的利润通常是正版经营商的数倍,其中,喜羊羊盗版经营商的利润是正版经营者的4倍。据黄伟明回忆,“记得‘喜羊羊’2005年在电视上播出,2006年的时候,街上的店铺就有卖没有得到授权的喜羊羊毛绒玩具了。”盗版所带来的损失难以估算,为此团队开始拼命“注册”,“包括场景和道具,像羊村、红太狼的平底锅。只要是每集出现的新事物,都会在商标局和版权局做登记,现在已登记了上千个形象著作的版权。”但原创动力100%股权拥有者苏永乐最终发现,“它不是动漫公司里建立一个相关部门这么简单。从产品发行、品牌推广、衍生品、授权完完全全都要一家家独立公司去运作。”但已经成为“慢羊羊”的喜羊羊已经来不及追赶错过的时机了,2011年2月,意马国际以10.4亿港元的代价收购喜羊羊衍生品及授权管理公司——动漫火车,此外迪士尼公司也曾洽购原创动力,最后终达成一份海外播映合作协议,成为喜羊羊动漫形象的全球总授权方,并共同开发衍生产品。喜羊羊被“娘家”抛售了。熊出没对衍生品开发则表现得相对成熟。丁亮告诉记者,第二部电影中,出现的大白熊团子,童年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形象,在电影上映的同时,衍生品也已经同步发行了,“在衍生品开发这一块,我们不断地紧跟国际发展模式。但他同时也承认,盗版问题暂时难以避免,“若反盗版力度太弱,中国动画企业盈利将面临很大困难。”未来:喜羊羊调整产出模式 熊出没打造特色主题公园从2009年至今,走过七年之痒的“喜羊羊”系列电影遭遇到“透支”瓶颈。黄伟明坦言,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想要保证编剧能编出好故事,技术上又想持续提高,确实很难实现。为此,片方也打算“缓一缓”,“以后可能会同时启动几个剧本,每个项目多花几年去打磨,在产出模式上做出调整。”另一方面,打造喜洋洋主题乐园,也一直是原创动力创始人卢永强的目标。他设想的主题公园内将集卡通人偶舞台表演、电动游乐设备、亲子乐园等于一体,最终目标是打造成中国式的迪斯尼乐园。这个计划也曾得到苏永乐的大力支持,但最终因为原创动力在喜羊羊衍生品营销环节上的反应严重滞后,投资人苏永乐丧失信心,“洗手上岸”。熊出没目前则势头正旺,但公司也已经有了“危机感”。丁亮也表示,“熊出没”将朝着迪士尼动画品牌方向经营,“我们在全国有十多个主题公园,希望打造一个中国版的迪士尼乐园。在乐园中,熊迷们可以与熊大、熊二、光头强亲密互动,还可以购买正版的动画公仔、图书、光盘等产品。”据丁亮透露,主题公园现在收益不错,其与院线电影、动画片以及围绕核心品牌开发的图书手游各种衍生品一起,形成了一个良性闭环产业链。
第一次在影院见识到女性观众用看吴彦祖的眼光、用形容张震的措辞来对待一个动画人物,细心留意着这只猴子的每一个眼神动作,从头到尾赞不绝口。近日,国产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奇迹般地排片由低走高,口碑爆棚,甚至还有影迷自发组成“自来水”义务宣传。因为近乎“奇迹”,于是《大圣》迅速被划归到营销案例的队伍中,仿佛它的成功也是投机取巧歪打正着之一种。但在一个忠实的“文本观察者”看来,若以票房、营销之火热遮蔽电影本身,也一样是本末倒置。这两年看了不少国产动画,从《魁拔》系列、《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到《一万年以后》、《十万个冷笑话》等等。看了各种形态的作品,也见了各路人马的努力与心酸,几乎可以这么说,《大圣》的胜利就像是遥不可及的中国动画梦忽然就提前实现了,简直是难以置信又让人眼红。把唐僧改写成年幼丧母且痴迷齐天大圣传说的小和尚,从一开始就倒置了传统的师徒关系,落魄英雄齐天大圣为尊,寂寂无名小和尚为卑,没有义务,没有使命,两个人要建立一种真实的不以佛祖为中介的情感羁绊,于是大圣奉命“保护”唐僧在这里成了大圣舍命“呵护”江流儿———(天命难违的)师徒关系改写为(精神之父与精神之子的)父子关系,一个丧父的儿子拯救了他的精神之父,一个落魄英雄在这种无条件信仰中又回收了真正的救赎。基于这种“父子关系”的情感设定,江流儿便承担起了“萌孩”的角色,调皮但执着,烦人又可爱。与此同时,这似乎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孙悟空的故事里没有等到佛祖的说服与化解,以至于结尾的忽然收笔也让人感到有些仓促和意外。没有佛祖的终极解锁,只有内心情感的爆发与自我挣脱,仅就现有的这一部作品而言,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圣》想讲的是一个适合大众文化基调的真心英雄的故事,而不再是一个充满原罪的神。大圣骄傲、孤单、威力无边,但也善良、无惧牺牲,无数反复观看《大圣》的观众情绪激动地提到了“感动”、“热血”、“帅”这样的关键词,打动他们的显然已经不是《西游记》这个故事,而是一个略带痞气又充满爱的超级英雄。由此也引出了一个新的争论,这种美国式的超级英雄到底是谁的成功?《大圣》真的能够扛起中国动画的旗帜吗?我们能在这部动画中找到很多美式动画大片的影子,这里像《功夫熊猫》那里像《千与千寻》,这也是认为《大圣》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核心观点,我们无非是看到了一部像美国动画的动画,何以至于沾沾自喜?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忽然想到去年年末上映的《十万个冷笑话》,众筹草根动画,最终票房过亿。颇具中国动画版复仇者联盟雏形的超级叙事得到了粉丝的热烈追捧,同时也让持秉承传统美学观念的专家感到恼火,把经典动画人物改成无“节操”、没下限、“萌大奶”是在向经典致敬还是在向日本动漫致敬?吐槽也算是艺术手法吗?如果说光有《大圣》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现在把这两部明显带着日/美漫动画风格却取得完美口碑和票房的国产动画放到一起,或许便能击中国产动画发展的核心要害———对于基础还很薄弱的中国原创动漫而言,日式还是美式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先成功地走上类型化之路。对于《日和》风格的《十万个冷笑话》和美漫风格的《大圣》而言,类型化是其成功的基本框架,在框架之下反复锤炼人物、完善叙事、打造细节是影片成功的根本保证。否则,所谓的“口碑”并不是营销的保证,口碑必须要与市场相结合,才谈得上票房。纵观院线上映的全年龄段国产动画,宣传语无非都是支持/振兴国产动画,潜台词都是制作者为了理想不抛弃不放弃地苦苦支撑,但观众最终只会为影片本身买单。也就是说,《大圣》的成功是影片本身的成功,也是创作者的成功,但不是营销的成功。票房不是为情怀的买单,是对类型片的认可。只有踏踏实实地先做好类型片,让一个行业进入良好的发展状态,将来或许我们才能做出更好更特别的“中国”动画。而能够载入动画史的作品必然是能够被反复观看的全年龄段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票房再高,也不会是中国动画的代表作。在上一个千年的结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了一部动画大片《宝莲灯》。称其为大片毫不为过,投资超千万,耗时四年,国际化的制作,全明星的团队,三首主题曲(张信哲《爱就一个字》、李玟《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刘欢《天地在我心》)耳熟能详,带着迪士尼的风格,最终斩获2500万元票房。当然,倒回去十多年,动画大片的境况也一样是遭遇中国动画本体论的争执,认为《宝莲灯》在商业上的成功未必不是美影厂在艺术上的退步。然而争执还未有个结果,这一点点商业的成功就已消散,未能延续。如今《大圣》呢?截止到本月5日,票房已经突破8亿元大关,并且官方消息宣布《大圣》下映延期至9月9日。在宣布全面胜利之后,以光线传媒为代表的大佬开始争抢续集。当许多人都关注《大圣》的时候,归来以后将怎样?既然观众都说了,我的意中人是只猴子,那就继续稳稳地走下去吧。至于转型,不妨拍上几部再说吧。
第一次在影院见识到女性观众用看吴彦祖的眼光、用形容张震的措辞来对待一个动画人物,细心留意着这只猴子的每一个眼神动作,从头到尾赞不绝口。近日,国产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奇迹般地排片由低走高,口碑爆棚,甚至还有影迷自发组成“自来水”义务宣传。因为近乎“奇迹”,于是《大圣》迅速被划归到营销案例的队伍中,仿佛它的成功也是投机取巧歪打正着之一种。但在一个忠实的“文本观察者”看来,若以票房、营销之火热遮蔽电影本身,也一样是本末倒置。这两年看了不少国产动画,从《魁拔》系列、《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到《一万年以后》、《十万个冷笑话》等等。看了各种形态的作品,也见了各路人马的努力与心酸,几乎可以这么说,《大圣》的胜利就像是遥不可及的中国动画梦忽然就提前实现了,简直是难以置信又让人眼红。把唐僧改写成年幼丧母且痴迷齐天大圣传说的小和尚,从一开始就倒置了传统的师徒关系,落魄英雄齐天大圣为尊,寂寂无名小和尚为卑,没有义务,没有使命,两个人要建立一种真实的不以佛祖为中介的情感羁绊,于是大圣奉命“保护”唐僧在这里成了大圣舍命“呵护”江流儿———(天命难违的)师徒关系改写为(精神之父与精神之子的)父子关系,一个丧父的儿子拯救了他的精神之父,一个落魄英雄在这种无条件信仰中又回收了真正的救赎。基于这种“父子关系”的情感设定,江流儿便承担起了“萌孩”的角色,调皮但执着,烦人又可爱。与此同时,这似乎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孙悟空的故事里没有等到佛祖的说服与化解,以至于结尾的忽然收笔也让人感到有些仓促和意外。没有佛祖的终极解锁,只有内心情感的爆发与自我挣脱,仅就现有的这一部作品而言,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圣》想讲的是一个适合大众文化基调的真心英雄的故事,而不再是一个充满原罪的神。大圣骄傲、孤单、威力无边,但也善良、无惧牺牲,无数反复观看《大圣》的观众情绪激动地提到了“感动”、“热血”、“帅”这样的关键词,打动他们的显然已经不是《西游记》这个故事,而是一个略带痞气又充满爱的超级英雄。由此也引出了一个新的争论,这种美国式的超级英雄到底是谁的成功?《大圣》真的能够扛起中国动画的旗帜吗?我们能在这部动画中找到很多美式动画大片的影子,这里像《功夫熊猫》那里像《千与千寻》,这也是认为《大圣》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核心观点,我们无非是看到了一部像美国动画的动画,何以至于沾沾自喜?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忽然想到去年年末上映的《十万个冷笑话》,众筹草根动画,最终票房过亿。颇具中国动画版复仇者联盟雏形的超级叙事得到了粉丝的热烈追捧,同时也让持秉承传统美学观念的专家感到恼火,把经典动画人物改成无“节操”、没下限、“萌大奶”是在向经典致敬还是在向日本动漫致敬?吐槽也算是艺术手法吗?如果说光有《大圣》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现在把这两部明显带着日/美漫动画风格却取得完美口碑和票房的国产动画放到一起,或许便能击中国产动画发展的核心要害———对于基础还很薄弱的中国原创动漫而言,日式还是美式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先成功地走上类型化之路。对于《日和》风格的《十万个冷笑话》和美漫风格的《大圣》而言,类型化是其成功的基本框架,在框架之下反复锤炼人物、完善叙事、打造细节是影片成功的根本保证。否则,所谓的“口碑”并不是营销的保证,口碑必须要与市场相结合,才谈得上票房。纵观院线上映的全年龄段国产动画,宣传语无非都是支持/振兴国产动画,潜台词都是制作者为了理想不抛弃不放弃地苦苦支撑,但观众最终只会为影片本身买单。也就是说,《大圣》的成功是影片本身的成功,也是创作者的成功,但不是营销的成功。票房不是为情怀的买单,是对类型片的认可。只有踏踏实实地先做好类型片,让一个行业进入良好的发展状态,将来或许我们才能做出更好更特别的“中国”动画。而能够载入动画史的作品必然是能够被反复观看的全年龄段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票房再高,也不会是中国动画的代表作。在上一个千年的结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了一部动画大片《宝莲灯》。称其为大片毫不为过,投资超千万,耗时四年,国际化的制作,全明星的团队,三首主题曲(张信哲《爱就一个字》、李玟《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刘欢《天地在我心》)耳熟能详,带着迪士尼的风格,最终斩获2500万元票房。当然,倒回去十多年,动画大片的境况也一样是遭遇中国动画本体论的争执,认为《宝莲灯》在商业上的成功未必不是美影厂在艺术上的退步。然而争执还未有个结果,这一点点商业的成功就已消散,未能延续。如今《大圣》呢?截止到本月5日,票房已经突破8亿元大关,并且官方消息宣布《大圣》下映延期至9月9日。在宣布全面胜利之后,以光线传媒为代表的大佬开始争抢续集。当许多人都关注《大圣》的时候,归来以后将怎样?既然观众都说了,我的意中人是只猴子,那就继续稳稳地走下去吧。至于转型,不妨拍上几部再说吧。
近几年,我国动漫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深受广大儿童喜爱的动漫作品亦层出不穷。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截至2016年已有15部TV版、7部电影版和两部真人版作品;《熊出没》系列目前已有9部TV版、4部电影版、3部舞台剧与两部贺岁片作品;《新葫芦兄弟》TV版第一部也已经于2017年1月问世;特别是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更是受到外界一致好评,被誉为制作工艺不逊于欧美、日韩动漫的优质作品。这说明,我国动漫公司已有能力制作出工艺精良的高质量动漫作品,且能够向电影、舞台剧、真人版等多个领域拓展,建立起分多部、多类别、成体系的长期连载模式。此外,上述动漫作品的周边产品也十分丰富,涉及图书、音像制品、服装、玩具、学习用品等诸多领域,这就使其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并为商家带来丰厚利润。对比更为成熟的海外动漫产业,时下的国产动漫还缺少些什么呢?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作品缺少成熟的内容。以当前最为成功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新葫芦兄弟》等动漫为例,它们虽具有较高的人气,面向人群却基本仅限于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原因便是其内容过于低幼,很难引起成年人的兴趣。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国产动漫面向人群的局限性太大,还会使作品及其周边产品失去生命力,难以形成经典动漫品牌。另一方面,作品缺少创新意识。目前国产动漫多为三种类型:一是延续《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等思路,将动物拟人化,这类作品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为代表。二是延续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思路,翻拍或改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这类作品以《西游记》《三国演义》《哪吒传奇》为代表。三是单纯延续已有作品,这类作品以《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新葫芦兄弟》为代表。相比之下,能够完全突破原有思路,勇于创新的作品并不多,容易导致国产动漫遭遇创作瓶颈,甚至有可能出现炒冷饭、相互抄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中国动漫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应该在保持高品质制作、多领域拓展、建立完善连载模式及开发周边产品的基础上,在改善作品内容深度和创新上发力。具体来说,应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关部门应适当放宽对国产动漫内容的审核尺度,鼓励企业制作更具深度、老少皆宜的优质作品。第二,有关部门应鼓励企业开拓思路、推陈出新,通过对完全原创且题材新颖的优秀动漫作品制作方给予奖励等形式,引导企业创新。第三,企业应加大与高校合作,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加大对动漫作家的培养力度,强化动漫人才储备。如此,或能使中国动漫产业真正迈向成熟。
近几年,我国动漫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深受广大儿童喜爱的动漫作品亦层出不穷。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截至2016年已有15部TV版、7部电影版和两部真人版作品;《熊出没》系列目前已有9部TV版、4部电影版、3部舞台剧与两部贺岁片作品;《新葫芦兄弟》TV版第一部也已经于2017年1月问世;特别是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更是受到外界一致好评,被誉为制作工艺不逊于欧美、日韩动漫的优质作品。这说明,我国动漫公司已有能力制作出工艺精良的高质量动漫作品,且能够向电影、舞台剧、真人版等多个领域拓展,建立起分多部、多类别、成体系的长期连载模式。此外,上述动漫作品的周边产品也十分丰富,涉及图书、音像制品、服装、玩具、学习用品等诸多领域,这就使其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并为商家带来丰厚利润。对比更为成熟的海外动漫产业,时下的国产动漫还缺少些什么呢?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作品缺少成熟的内容。以当前最为成功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新葫芦兄弟》等动漫为例,它们虽具有较高的人气,面向人群却基本仅限于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原因便是其内容过于低幼,很难引起成年人的兴趣。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国产动漫面向人群的局限性太大,还会使作品及其周边产品失去生命力,难以形成经典动漫品牌。另一方面,作品缺少创新意识。目前国产动漫多为三种类型:一是延续《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等思路,将动物拟人化,这类作品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为代表。二是延续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思路,翻拍或改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这类作品以《西游记》《三国演义》《哪吒传奇》为代表。三是单纯延续已有作品,这类作品以《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新葫芦兄弟》为代表。相比之下,能够完全突破原有思路,勇于创新的作品并不多,容易导致国产动漫遭遇创作瓶颈,甚至有可能出现炒冷饭、相互抄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中国动漫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应该在保持高品质制作、多领域拓展、建立完善连载模式及开发周边产品的基础上,在改善作品内容深度和创新上发力。具体来说,应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关部门应适当放宽对国产动漫内容的审核尺度,鼓励企业制作更具深度、老少皆宜的优质作品。第二,有关部门应鼓励企业开拓思路、推陈出新,通过对完全原创且题材新颖的优秀动漫作品制作方给予奖励等形式,引导企业创新。第三,企业应加大与高校合作,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加大对动漫作家的培养力度,强化动漫人才储备。如此,或能使中国动漫产业真正迈向成熟。
2011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260亿元左右,虽然受质量风波和监管变化等影响,行业经历过一些波折,但在2002-2011年期间,行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22.7%;同时测算,2011-16年的行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1.4%,终端规模达到3,323亿元,整体行业仍将维持在非常快的增长水平。由于医疗保健品行业的防御性特点,持续的经济低迷不会对保健品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图表1:保健品行业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 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中上收入(UpperMiddleIncome)国家,居民消费将从满足生存需要转向生活质量需要。保健品行业将是医疗消费升级的首要受益行业,该行业兼具医疗和消费品两种属性,直接受益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消费者将保健品从可选消费品转为必需消费品。 图表2:保健品行业包含三大子行业 图表3:2011年膳食补充剂占整个保健品规模的62% 目前正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的拐点时期,行业正逐步走出以往靠宣传换销量的套路,走向靠产品、技术取胜的新阶段,将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消费升级浪潮中最受益的行业之一。 内因:1)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带来购买力的提升;2)人口老龄化带动需求的加大;3)自我保健意识的提升等;外因:十二五规划对保健品行业发展的政策指引。 图表4: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大力发展保健品行业 发达国家的保健品行业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以美国、日本为例,高速发展期的主要推动因素为: 1)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70年代是美国保健品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战后婴儿潮出生的美国人成年后,追求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带动了整个社会保健意识的提高,从而促进了保健品行业的发展。 2)监管重心的后移:自70年代起,保健品的监管在FDA、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博弈中逐渐放宽,模式从上市前审批逐渐后移成为上市后监管。1994年《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令》的出台,规定健康食品只需向FDA备案就可上市,成就了1994-2000年间的爆发式增长,CAGR达23%。 3)人口老龄化:自日本于7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医药保健品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大幅提高,提升作用明显。 图表5: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和监管重心后移是美国膳食补充剂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美国、欧洲及亚洲国家/地区的保健食品消费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人均保健食品使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地区: 1)以人均保健食品消费额为标准:亚洲发达国家/地区平均相当于中国的12.1倍,北美和欧洲分别相当于中国的8.8倍和3.4倍。 2)以保健食品的渗透率为标准,中国经常使用者不到20%,不到美国70年代的水平。 从服用人群上,发达国家表现出的特点为: 1)在老龄人口中的渗透率相对较高:老龄人口一向是保健产品的重要使用人群,渗透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在我国,45岁以上健康食品的渗透率相对较高,但仍大幅低于美国的水平; 2)消费人群分布广泛:中、青年与老年人的渗透率差别并不大,30-39岁/40-49岁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的男性/女性分别在35%/47%左右,与50岁以上男性/女性的服用率40%/52%相差并不明显。对我国而言,25-45岁中青年的渗透率相对较低,说明中青年使用健康食品的比例仍然较小。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难以足量摄取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营养。我们相信,未来健康食品在老年人中的渗透率将继续提高,并且将有越来越多中、青年人也将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他们的消费习惯将呈现重复性、刚性化的特点。根据票房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动漫电影票房呈现出快速的态势。2013年1月至5月,国产动漫电影上映9部实现票房2.3亿元,较2012年同期的2.2亿略有增长。但在6月份,随着3部动画大片在“六一”档上映以及全月共上映6部电影,6月份的动漫电影票房收入进入爆发期。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上半年实现票房总收入超过4亿元,比2012年上半年的2.9亿大幅增长38%。从数据也可以看出,中国国产动漫电影票房在全部动漫电影票房中的占比也有了大幅度提升。2011年,中国国产动漫电影票房收入仅占总收入的不到20%,而在2013年1至5月,国产动漫电影票房已经占到了接近40%。但是从单部电影票房来看,进口动漫电影仍然占据绝对优势。2013年1至5月,仅1部《疯狂原始人》就实现了3.5亿的票房收入,超过了所有国产片的总和。 近些年来,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也在稳步提升。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亿,其中动画电影占比2.8%。另据广电总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总票房110亿,同比增长36.2%,而国产动画占比则超过了3.6%。国产动画题材的电影正逐渐被观众所认可。 从单部电影票房来看,2013年上半年上映的国产动漫电影中,有多部取得了过千万的票房收入。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喜气羊羊过蛇年》以1.06亿元票房收入高居榜首。《洛克王国》《潜艇总动员》和《巴拉拉小魔仙》分别以6066万元、5465万元和4702万元票房紧随其后。国产动漫电影票房的增长以及越来越多票房过千万的动漫电影的出现,体现出中国国产动漫电影的良性发展势头。 表1:2013年上半年上映的动漫影视作品列表 通过对比2013年上半年主要的动漫电影的投资模式,可以看出,依靠强大的品牌基础的中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有着较高的投资回报。《喜羊羊》、《洛克王国》和《巴啦啦小魔仙》都是这类电影的代表。而花费了较高制作成本的《波鲁鲁冰雪大冒险》由于投入巨资在CG画面的制作上,却由于故事情节以及动漫形象认知度的问题,票房收入远远低于上述几款产品成为了高投资、低票房的代表。 另外,《洛克王国》和《波鲁鲁》大冒险中所采用的合作拍片的投资模式也是近年来动漫电影投资发展的重要趋势。从2006年到2011年,越来越多的动漫电影采用合作出品的模式进行投资。2011年独立出品的动漫作品仅3部,而合作出品的产品多达11部。合作出品这种投资方式能够有效分摊投资风险,降低投资门槛,同时双方的整合优质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图1:2006-2011年内地公映动画电影投资模式 动漫电影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依托认知度较高的动漫形象的中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将会获得人气和票房的双丰收。而版权方和电影制作企业合作拍片有助于分摊风险,将成为未来动漫电影投资的主流模式。
2011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260亿元左右,虽然受质量风波和监管变化等影响,行业经历过一些波折,但在2002-2011年期间,行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22.7%;同时测算,2011-16年的行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1.4%,终端规模达到3,323亿元,整体行业仍将维持在非常快的增长水平。由于医疗保健品行业的防御性特点,持续的经济低迷不会对保健品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图表1:保健品行业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 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中上收入(UpperMiddleIncome)国家,居民消费将从满足生存需要转向生活质量需要。保健品行业将是医疗消费升级的首要受益行业,该行业兼具医疗和消费品两种属性,直接受益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消费者将保健品从可选消费品转为必需消费品。 图表2:保健品行业包含三大子行业 图表3:2011年膳食补充剂占整个保健品规模的62% 目前正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的拐点时期,行业正逐步走出以往靠宣传换销量的套路,走向靠产品、技术取胜的新阶段,将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消费升级浪潮中最受益的行业之一。 内因:1)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带来购买力的提升;2)人口老龄化带动需求的加大;3)自我保健意识的提升等;外因:十二五规划对保健品行业发展的政策指引。 图表4: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大力发展保健品行业 发达国家的保健品行业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以美国、日本为例,高速发展期的主要推动因素为: 1)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70年代是美国保健品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战后婴儿潮出生的美国人成年后,追求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带动了整个社会保健意识的提高,从而促进了保健品行业的发展。 2)监管重心的后移:自70年代起,保健品的监管在FDA、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博弈中逐渐放宽,模式从上市前审批逐渐后移成为上市后监管。1994年《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令》的出台,规定健康食品只需向FDA备案就可上市,成就了1994-2000年间的爆发式增长,CAGR达23%。 3)人口老龄化:自日本于7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开始,医药保健品消费占总消费比重大幅提高,提升作用明显。 图表5: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和监管重心后移是美国膳食补充剂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美国、欧洲及亚洲国家/地区的保健食品消费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人均保健食品使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地区: 1)以人均保健食品消费额为标准:亚洲发达国家/地区平均相当于中国的12.1倍,北美和欧洲分别相当于中国的8.8倍和3.4倍。 2)以保健食品的渗透率为标准,中国经常使用者不到20%,不到美国70年代的水平。 从服用人群上,发达国家表现出的特点为: 1)在老龄人口中的渗透率相对较高:老龄人口一向是保健产品的重要使用人群,渗透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在我国,45岁以上健康食品的渗透率相对较高,但仍大幅低于美国的水平; 2)消费人群分布广泛:中、青年与老年人的渗透率差别并不大,30-39岁/40-49岁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的男性/女性分别在35%/47%左右,与50岁以上男性/女性的服用率40%/52%相差并不明显。对我国而言,25-45岁中青年的渗透率相对较低,说明中青年使用健康食品的比例仍然较小。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难以足量摄取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营养。我们相信,未来健康食品在老年人中的渗透率将继续提高,并且将有越来越多中、青年人也将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他们的消费习惯将呈现重复性、刚性化的特点。根据票房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动漫电影票房呈现出快速的态势。2013年1月至5月,国产动漫电影上映9部实现票房2.3亿元,较2012年同期的2.2亿略有增长。但在6月份,随着3部动画大片在“六一”档上映以及全月共上映6部电影,6月份的动漫电影票房收入进入爆发期。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上半年实现票房总收入超过4亿元,比2012年上半年的2.9亿大幅增长38%。从数据也可以看出,中国国产动漫电影票房在全部动漫电影票房中的占比也有了大幅度提升。2011年,中国国产动漫电影票房收入仅占总收入的不到20%,而在2013年1至5月,国产动漫电影票房已经占到了接近40%。但是从单部电影票房来看,进口动漫电影仍然占据绝对优势。2013年1至5月,仅1部《疯狂原始人》就实现了3.5亿的票房收入,超过了所有国产片的总和。 近些年来,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在总票房中的占比也在稳步提升。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亿,其中动画电影占比2.8%。另据广电总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总票房110亿,同比增长36.2%,而国产动画占比则超过了3.6%。国产动画题材的电影正逐渐被观众所认可。 从单部电影票房来看,2013年上半年上映的国产动漫电影中,有多部取得了过千万的票房收入。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喜气羊羊过蛇年》以1.06亿元票房收入高居榜首。《洛克王国》《潜艇总动员》和《巴拉拉小魔仙》分别以6066万元、5465万元和4702万元票房紧随其后。国产动漫电影票房的增长以及越来越多票房过千万的动漫电影的出现,体现出中国国产动漫电影的良性发展势头。 表1:2013年上半年上映的动漫影视作品列表 通过对比2013年上半年主要的动漫电影的投资模式,可以看出,依靠强大的品牌基础的中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有着较高的投资回报。《喜羊羊》、《洛克王国》和《巴啦啦小魔仙》都是这类电影的代表。而花费了较高制作成本的《波鲁鲁冰雪大冒险》由于投入巨资在CG画面的制作上,却由于故事情节以及动漫形象认知度的问题,票房收入远远低于上述几款产品成为了高投资、低票房的代表。 另外,《洛克王国》和《波鲁鲁》大冒险中所采用的合作拍片的投资模式也是近年来动漫电影投资发展的重要趋势。从2006年到2011年,越来越多的动漫电影采用合作出品的模式进行投资。2011年独立出品的动漫作品仅3部,而合作出品的产品多达11部。合作出品这种投资方式能够有效分摊投资风险,降低投资门槛,同时双方的整合优质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图1:2006-2011年内地公映动画电影投资模式 动漫电影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依托认知度较高的动漫形象的中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将会获得人气和票房的双丰收。而版权方和电影制作企业合作拍片有助于分摊风险,将成为未来动漫电影投资的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