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上演顶上决战 “冰雪”险胜“柯南”

2014
05/09
11:32

搜狐娱乐

国漫号
分享
数据
2421
0
0

搜狐娱乐

国漫号
2014
/
05/09
11:32
2421
0
0

电影排行榜:2014年4月19日--2014年4月20日

排名

片名

发行

周票房
(亿日元)

总票房
(亿日元)

上映日期

上映周

1

冰雪奇缘

迪士尼

8.27

107.3

3月14日

6

2

名侦探柯南2014

东宝

7.89

7.89

4月19日

1

3

蜡笔小新2014

东宝

3.39

3.39

4月19日

1

4

美国队长2

迪斯尼

1.98

1.98

4月19日

1

5

热血高校EXPLODE

东宝

1.55

6.42

4月12日

2

6

L DK

东映

0.65

1.77

4月12日

2

7

平成假面对昭和假面

东映

0.58

8.64

3月28日

4

8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

松竹

0.56

8.07

3月28日

4

9

哆啦A梦2014

东宝

0.51

34.1

3月8日

7

10

白色荣光 剧场版

东宝

0.38

6.72

3月28日

4

11

白日梦想家

福克斯

0.29

9.56

3月19日

5

12

神的病历本2

东宝

0.23

7.12

3月21日

5

13

三分之一

角川

0.19

2.77

4月1日

3

14

剧场版 光之美少女2014春

东映

0.16

8.73

3月15日

6

15

鬼影实录:诅咒

派拉蒙

0.14

0.64

4月11日

2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上周末的日本电影市场上演了近年来罕见的“顶上决战”。尽管《名侦探柯南:异次元的狙击者》创造了柯南剧场版历史最佳开局,尽管在观影人数方面《名侦探柯南:异次元的狙击者》也压过了《冰雪奇缘》。但《冰雪奇缘》依旧凭借着3D的票价优势险胜柯南。

经历了去年年末《剧场版 名侦探柯南VS鲁邦三世》的票房大收,很多媒体认为《剧场版 名侦探柯南VS鲁邦三世》刚刚下档两个月不到,《名侦探柯南:异次元的狙击者》或许不会有太好的票房。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名侦探柯南:异次元的狙击者》在强敌《冰雪奇缘》的强势压迫下,迸发出惊人的票房潜力。进7.9亿的票房数字远超去年《名侦探柯南:远海的侦探》,不过《冰雪奇缘》几乎疯狂的表现还是压制住了《名侦探柯南:异次元的狙击者》的票房榜首梦想。后者凭借着微弱的优势,以8.27亿日元的成绩连续六周登顶日本周末票房冠军。由于现在《冰雪奇缘》的势头越来越猛,或许下周扎堆公映的新片们都很难撼动它的票房榜首。多年后,又一部突破150亿日元的作品即将诞生。

同样因为《冰雪奇缘》的强势而被激发出“斗志”的作品还有《剧场版蜡笔小新 决一胜负!逆袭的机器人爸爸》。近3.4亿日元的数字是多年来的最佳开局,而yahoo映画近乎满分的评价也有助于其票房继续延伸,或许今年的“小新剧场版”或时隔多年将突破15亿日元的票房数字。每年被柯南和黄金周映画夹击的“小新”,充分展现了“逆境中生存”的顽强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小新”剧场版可以持续20多年成为“定番”剧场版的原因吧。相比之下,现今在全世界呼风唤雨的《美国队长2》在日本则遭遇了水土不服,不过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事实上,此次《美国队长2》近2亿日元的票房开局已经比前作好出许多,预计本片的最终票房将在10亿日元左右完结。


《白色荣光 The final:地狱犬的肖像》惨淡收场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续映作品方面,上周开局不错的《热血高校EXPLODE》本周在众多新年的围困之下,票房大跌,目前累计票房仅仅只有6.42亿日元,预计其最终票房将在12亿日元左右完结;青春映画《L DK》走势平缓,累计票房逼近2亿日元,预计最终票房将在5亿上下,发行方东映应该满足了;其余春假档期的作品基本到了下档边缘,东映特摄定番作品《平成骑士对昭和骑士假面骑士大战 feat.超级战队》累计票房8.64亿日元,10亿日元的票房目标已成绝望;松竹悬疑作品《白雪公主杀人事件》顺利突破8亿日元,由于松竹黄金周没有新作公映,“白雪公主”还能继续冲刺;《剧场版哆啦A梦新大雄的大魔境》随着“柯南”的开映,票房再度加速下滑。目前累计票房34.1亿日元,预计最终票房将在35.5亿左右完结,继续延续了近几年的良好势头。而另一部东宝作品《白色荣光 The final:地狱犬的肖像》上周末位列票房第十,累计票房6.72亿,预计最终票房将在8亿日元左右惨淡完结。

本周末,《超凡蜘蛛侠2》,《罗马浴场2》,《相棒3》三大票房大作一齐上映。日本电影市场或将迎来近几年来最火爆的票房周末,看看新片们能否挑战《冰雪奇缘》的王者地位吧。



免责声明:中国动漫产业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同类推荐

日本电影市场果然票房大井喷 《罗马浴场2》开局出彩

上周末的日本电影市场果然票房大井喷,4部作品突破4亿日元,6部作品突破2亿日元的成绩是近十多年来的最佳成绩之一。《冰雪奇缘》在众多对手的夹击下,依旧表现强势,累计票房已经顺利突破120亿日元。而《罗马浴场2》的开局同样出彩,好于前作的开局或能助其票房高收。2 《冰雪奇缘》注定是10年代最不可思议的作《冰雪奇缘》注定是10年代最不可思议的作品,能在公映第七周依旧保持着7亿日元+的周末票房数字,简直让所有人都无法想象。在黄金周档期的首回合较量中,《冰雪奇缘》呈独走态势,不出意外接下来的9天,《冰雪奇缘》将迎来自己的票房最高峰,届时究竟其会获得多少数字的票房已经完全无法预测了。现在看来或许真的有冲击200亿日元的可能性。东宝年度票房大作《罗马浴场2》在被众多媒体持怀疑态度的情况下,顺利拿下了近5亿日元的票房数字,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在接下来的黄金周档期中,《罗马浴场2》应该是除《冰雪奇缘》之外,票房最被看好的作品。相比之下《相棒剧场版3:巨大密室》则在乱世中迷失了方向,尽管首周末票房依旧获得了近3亿日元的票房数字,但相比前两部剧场版,此次《相棒剧场版3:巨大密室》的开局不容乐观,而且本作的口碑非常糟糕,或在之后的票房大战中败下阵来。当然,最受《冰雪奇缘》影响的还是当属《超凡蜘蛛侠2》,由于3D屏幕数有限,原本属于《超凡蜘蛛侠2》的3D屏幕现在被《冰雪奇缘》所占据,开局3天5亿+的票房数字虽然不算糟糕,但对于洋画大作而言,这个数字并不乐观。由于今年的黄金周票房大战极其惨烈的缘故,《超凡蜘蛛侠2》能否突出重围还是未知数。最终票房能否得到前作的30亿日元+,还得看之后的票房走势。此外,深夜动画剧场版《玉子市场 剧场版:玉子爱情故事》在超小规模的公映范围下,成功杀入票房榜前十。3200万日元的数字在深夜动画中不算太出色,但也属正常发挥,预计最终票房将在2亿前停步。续映作品方面,《名侦探柯南:异次元的狙击者》和历年一样下滑近40%,不过由于首周末的开局强势,《名侦探柯南:异次元的狙击者》依旧位列票房榜第三位。此次的剧场版由于涉及到了主线剧情,再加上黄金周惯例的冲刺,不出意外将很可能刷新“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历史票房纪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而另一部黄金周定番动画《剧场版蜡笔小新 决一胜负!逆袭的机器人爸爸》同样表现出彩,进入第二周的小新周末票房依旧保持在2亿日元以上,累计票房也顺利突破6亿日元,这次或许真的有可能冲击15亿日元的高票房数字。而受到新片冲击最大的当属《美国队长2》,《美国队长2》跌幅近70%的惨状让人唏嘘。目前影片的累计票房为4.09亿日元,预计最终票房很难突破10亿日元。与此同时,《美国队长2》的票房榜排位也被《热血高校EXPLODE》反超,《热血高校EXPLODE》累计票房突破8亿日元,黄金周过后或能达到预期的12亿日元。而青春映画《L?DK》上周末票房排名第九,累计票房2.45亿日元。本周末,日本将进入黄金周假期,也是每年电影票房最好的时期之一,看看这些作品究竟能激发出怎样的票房能量吧。原标题:电影市场票房大井喷 《罗马浴场2》开局出彩来源:搜狐娱乐

上周末的日本电影市场果然票房大井喷,4部作品突破4亿日元,6部作品突破2亿日元的成绩是近十多年来的最佳成绩之一。《冰雪奇缘》在众多对手的夹击下,依旧表现强势,累计票房已经顺利突破120亿日元。而《罗马浴场2》的开局同样出彩,好于前作的开局或能助其票房高收。2 《冰雪奇缘》注定是10年代最不可思议的作《冰雪奇缘》注定是10年代最不可思议的作品,能在公映第七周依旧保持着7亿日元+的周末票房数字,简直让所有人都无法想象。在黄金周档期的首回合较量中,《冰雪奇缘》呈独走态势,不出意外接下来的9天,《冰雪奇缘》将迎来自己的票房最高峰,届时究竟其会获得多少数字的票房已经完全无法预测了。现在看来或许真的有冲击200亿日元的可能性。东宝年度票房大作《罗马浴场2》在被众多媒体持怀疑态度的情况下,顺利拿下了近5亿日元的票房数字,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在接下来的黄金周档期中,《罗马浴场2》应该是除《冰雪奇缘》之外,票房最被看好的作品。相比之下《相棒剧场版3:巨大密室》则在乱世中迷失了方向,尽管首周末票房依旧获得了近3亿日元的票房数字,但相比前两部剧场版,此次《相棒剧场版3:巨大密室》的开局不容乐观,而且本作的口碑非常糟糕,或在之后的票房大战中败下阵来。当然,最受《冰雪奇缘》影响的还是当属《超凡蜘蛛侠2》,由于3D屏幕数有限,原本属于《超凡蜘蛛侠2》的3D屏幕现在被《冰雪奇缘》所占据,开局3天5亿+的票房数字虽然不算糟糕,但对于洋画大作而言,这个数字并不乐观。由于今年的黄金周票房大战极其惨烈的缘故,《超凡蜘蛛侠2》能否突出重围还是未知数。最终票房能否得到前作的30亿日元+,还得看之后的票房走势。此外,深夜动画剧场版《玉子市场 剧场版:玉子爱情故事》在超小规模的公映范围下,成功杀入票房榜前十。3200万日元的数字在深夜动画中不算太出色,但也属正常发挥,预计最终票房将在2亿前停步。续映作品方面,《名侦探柯南:异次元的狙击者》和历年一样下滑近40%,不过由于首周末的开局强势,《名侦探柯南:异次元的狙击者》依旧位列票房榜第三位。此次的剧场版由于涉及到了主线剧情,再加上黄金周惯例的冲刺,不出意外将很可能刷新“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历史票房纪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而另一部黄金周定番动画《剧场版蜡笔小新 决一胜负!逆袭的机器人爸爸》同样表现出彩,进入第二周的小新周末票房依旧保持在2亿日元以上,累计票房也顺利突破6亿日元,这次或许真的有可能冲击15亿日元的高票房数字。而受到新片冲击最大的当属《美国队长2》,《美国队长2》跌幅近70%的惨状让人唏嘘。目前影片的累计票房为4.09亿日元,预计最终票房很难突破10亿日元。与此同时,《美国队长2》的票房榜排位也被《热血高校EXPLODE》反超,《热血高校EXPLODE》累计票房突破8亿日元,黄金周过后或能达到预期的12亿日元。而青春映画《L?DK》上周末票房排名第九,累计票房2.45亿日元。本周末,日本将进入黄金周假期,也是每年电影票房最好的时期之一,看看这些作品究竟能激发出怎样的票房能量吧。原标题:电影市场票房大井喷 《罗马浴场2》开局出彩来源:搜狐娱乐

1791 0 0

[冰雪奇缘2]将推出第二部 剧本基本已经完成

《冰雪奇缘2》将开工在全球动画市场日渐火爆的当下,新锐力量层出不穷,不过曾经意气风发的迪士尼近年来又有归来之意,刚刚推出的《疯狂动物城》已经连续刷爆社交网络,在票房上也是气势如虹。除了创造新世界,迪士尼也很擅长运营挖掘既有品牌。曾经在全球豪揽超10亿美金的《冰雪奇缘》如今也要推出第二部,剧本基本已经完成,编剧们还在推敲斟酌细节,做一些最终修改。据“安娜公主”克里斯汀·贝尔透露,剧组将会在本月开始录制配音。“以我对这个团队的了解,他们不会为了制作而制作,故事的品质非常重要,这也是大家连宣布确定做续集都花了很长时间的原因。一般来说,第一部影片大获成功之后都想做第二部,但他们需要想清楚这一次讲哪类故事,我觉得他们最终找到了想要表达的主题。”伊迪娜·门泽尔等原班人马有望回归,导演克里斯·巴克曾透露续集中的“冰雪女王”艾尔莎变得更加开心,在上一集中她从一个惶恐不安、身怀异能的女孩蜕变为敢于释放自我并面对真我的女王,她与妹妹安娜的亲情也十分具有感染力。目前《冰雪奇缘2》尚未公布档期,影片还在筹备中。作者:苎节

《冰雪奇缘2》将开工在全球动画市场日渐火爆的当下,新锐力量层出不穷,不过曾经意气风发的迪士尼近年来又有归来之意,刚刚推出的《疯狂动物城》已经连续刷爆社交网络,在票房上也是气势如虹。除了创造新世界,迪士尼也很擅长运营挖掘既有品牌。曾经在全球豪揽超10亿美金的《冰雪奇缘》如今也要推出第二部,剧本基本已经完成,编剧们还在推敲斟酌细节,做一些最终修改。据“安娜公主”克里斯汀·贝尔透露,剧组将会在本月开始录制配音。“以我对这个团队的了解,他们不会为了制作而制作,故事的品质非常重要,这也是大家连宣布确定做续集都花了很长时间的原因。一般来说,第一部影片大获成功之后都想做第二部,但他们需要想清楚这一次讲哪类故事,我觉得他们最终找到了想要表达的主题。”伊迪娜·门泽尔等原班人马有望回归,导演克里斯·巴克曾透露续集中的“冰雪女王”艾尔莎变得更加开心,在上一集中她从一个惶恐不安、身怀异能的女孩蜕变为敢于释放自我并面对真我的女王,她与妹妹安娜的亲情也十分具有感染力。目前《冰雪奇缘2》尚未公布档期,影片还在筹备中。作者:苎节

1681 0 0

[冰雪奇缘] 累计票房超过了92亿日元

获得第86届奥斯卡奖动画长篇奖的迪斯尼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目前依然在全球掀起观影狂潮。这部作品已经在近日成为了动画电影历史上最高票房的电影。而在日本方面,该作品已经连续5周获得单周票房冠军,在公映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有700万人次进场观看。姐姐·艾莎拥有能够将一切冻结的“秘密之力”,但是她却无法控制这种力量,结果将盛夏的王国冻结成了寒冬的世界。妹妹安娜为了同姐姐一起拯救王国,展开了旅程。在路上碰上了喜爱冒险的登山人阿克与他如忠犬般个性的牛,以及天真搞笑的雪宝,四人一同携手踏上伟大的旅程,它们必须挑战冷峻的雪山以及一路上种种险境才能拯救面临灭亡的王国……这部作品的超大人气,在全世界各国都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而在日本迎来第五周播出后,根据最新统计,4月12日(周六)、4月13日(周日)这周的票房成绩达到了8亿4025万8550日元,整体票房维持在上周同比98.8%的水准,动员了超过62万2793人次到场观看,因此连续五周夺得票房冠军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冰雪奇缘》的势头依然没有减速的趋势。另外,截止4月13日(周日),本片累计动员756万5206人次到场观看,累计票房达到了92亿8453万6150日元。如此一来,这部作品实现了上映一个月内获得700万观影人次、90亿日元以上票房的惊人成绩。而势如破竹的趋势也将继续让票房水涨船高,根据业界人士分析,在下周末为止(4月20日),作品的累计票房有可能将突破100亿日元。而这部作品如今在全球的累计票房也达到了11亿1253万2000美元之多,超越了《007:大破天幕杀机影评》,成为电影历史票房的第八位。

获得第86届奥斯卡奖动画长篇奖的迪斯尼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目前依然在全球掀起观影狂潮。这部作品已经在近日成为了动画电影历史上最高票房的电影。而在日本方面,该作品已经连续5周获得单周票房冠军,在公映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有700万人次进场观看。姐姐·艾莎拥有能够将一切冻结的“秘密之力”,但是她却无法控制这种力量,结果将盛夏的王国冻结成了寒冬的世界。妹妹安娜为了同姐姐一起拯救王国,展开了旅程。在路上碰上了喜爱冒险的登山人阿克与他如忠犬般个性的牛,以及天真搞笑的雪宝,四人一同携手踏上伟大的旅程,它们必须挑战冷峻的雪山以及一路上种种险境才能拯救面临灭亡的王国……这部作品的超大人气,在全世界各国都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而在日本迎来第五周播出后,根据最新统计,4月12日(周六)、4月13日(周日)这周的票房成绩达到了8亿4025万8550日元,整体票房维持在上周同比98.8%的水准,动员了超过62万2793人次到场观看,因此连续五周夺得票房冠军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冰雪奇缘》的势头依然没有减速的趋势。另外,截止4月13日(周日),本片累计动员756万5206人次到场观看,累计票房达到了92亿8453万6150日元。如此一来,这部作品实现了上映一个月内获得700万观影人次、90亿日元以上票房的惊人成绩。而势如破竹的趋势也将继续让票房水涨船高,根据业界人士分析,在下周末为止(4月20日),作品的累计票房有可能将突破100亿日元。而这部作品如今在全球的累计票房也达到了11亿1253万2000美元之多,超越了《007:大破天幕杀机影评》,成为电影历史票房的第八位。

1625 0 0

孩之宝乐高芭比电影将齐上映,大银幕为何成为玩具巨头新战场?

“我有九块腹肌,”这个把黑色内裤套在头上的小人声音嘶哑。 近日,《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又名《天啦撸蝙蝠侠终于向小丑表白了》在国内上映。望着银幕前身形灵活,方头方脑的积木小人上下翻腾,小娱真的有点方:这是我们记忆中那个苦大仇深的蝙蝠侠么?乐高电影里的他有点话痨,会在微波炉前等焗龙虾时咂摸嘴,热衷爱情喜剧,还是重金属摇滚的爱好者(没错,他开场就唱起来了)。 国内观众也许尚不能完全理解电影中的梗,但北美观众已经为这些凹凸不平花花绿绿的积(基)木电影疯狂: 看矮矮胖胖甚至显得有些笨拙的蝙蝠侠和小丑谈恋爱,咳咳,打起架来,和其他的超级英雄电影一样激动人心,不仅所有的超级英雄和坏蛋联盟们齐聚一堂,吐槽、恶搞与致敬经典电影无处不在,一开篇就自黑“DC这些年全靠蝙蝠侠才能活下来”、“哥谭市有蝙蝠侠,却仍然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城市”。 对于这一切,北美粉丝们显然很受用。烂番茄网给以91%的新鲜度,对比《蝙蝠侠大战超人》的27%,无怪乎有人说这是近年最好的蝙蝠侠电影,它对DC一向黑暗严肃的电影风格进行了巧妙戏谑,甚至为蝙蝠侠安排蝙蝠小队,直接解构了他以往孤胆英雄的形象。 此前,乐高推出的《乐高大电影》表现更为亮眼,斩获全球4.7亿票房,超过《魔兽》《刺客信条》《生化危机6》等大IP。乐高大电影红火的背后,是乐高公司的崛起。这家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丹麦家族企业,曾经几次面临大起大落,如今借影视化的红利乘风破浪,在全球公司声誉排名升至第2,力压迪士尼、苹果、谷歌等一众巨头。 影视化在玩具领域早已流行,如今孩之宝的《变形金刚》5、6、7、8部全都提上议程,乐高两年密集上映《乐高蝙蝠侠》《乐高忍者》《乐高大电影2》三部大片,芭比的公司美泰明年要推出真人电影,大银幕为何成为了玩具巨头们新的奶与蜜之地? 资源互补,让乐高与华纳喜结连理 还是先从乐高说起。时间回到2009年,华纳制片人Dan Lin带着两位编剧Dan、Kevin Hageman径直来到乐高总部丹麦小城Billund,表达了拍摄乐高大电影的合作意向。 作为蓬勃发展了几十年的玩具界偶像,乐高已经从创意发源地变成了一家失去活力的慢公司,自满、得意并且保守。 1997年,卢卡斯影业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就1999年的《星球大战前传》与乐高进行合作时,乐高的高官们是震惊和拒绝的。他们觉得乐高如果授权了《星球大战》,那么他们就得按照好莱坞的规则办事,这可能会毁掉乐高这个“纯洁”的品牌的名声。 但后来,这成为玩具行业史上最成功也是最为持久的一段合作关系,借《星球大战前传1》推出的乐高星球大战系列产品一炮打响,上市前几年的销量,超过了公司总销量的1/6。 当然,他们确实拥有“高冷”的资本,每年20%-25%的增长率让乐高不必太在意电影带来的额外商机,况且与卢卡斯影业达成合作后,星球大战系列产品持续热卖,更是让高层把其他影视公司拒之门外。 “这对我们有啥好处?” 面对乐高管理层的质疑,制片人Lin果断抛出答案:“让乐高在大龄儿童面前显得更酷。” 华纳最终用相对创新的内容策划打动了乐高决策层,令其放弃改编乐高玩具线已有的故事,双方一起合作,根植于乐高最核心的精神“play well”,从零开始设计剧情。 用一部能吸引所有观众的乐高电影来帮助玩具产品突破“黑暗年龄段”,算是妙招。5至12岁是乐高的绝对领域,这个天花板是令乐高屈居玩具界“万年老三”的重要原因。 2012 年时,玩具巨头美泰的销售额是乐高的两倍。但2年后,也就是《乐高大电影》上映4个月后,乐高半年销售额增长了11%,首次超过美泰。2014年乐高全年销售额约合43.5亿美元,净利润几乎是孩之宝与美泰的总和,59 年来全球第一大玩具制造商头一次易主。 乐高获得了丰收,华纳也不赖。 虽然电影制作中期,华纳高层开始对《乐高大电影》信心不足,引入Village Roadshow 50%的投资,丢掉了不少利润。但制作成本6千万美元,却狂扫全球4.6亿美元票房,就算只占50%,也小赚一笔。 尝到甜头后,华纳赶紧把新作提上议程,于是2017年我们将看到衍生系列《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乐高忍者大电影》,还有真正的续作《乐高大电影2》。 除了票房,乐高电影对于华纳更大的帮助,是IP生命力。 为IP拍续集,是戴着镣铐跳舞。为78岁的大IP拍续集,更是难以起舞。去年《蝙蝠侠大战超人》成绩不理想,华纳也很心塞。这次让蝙蝠侠以乐高小人的形式出现,既能保持英雄人物的热度,同时修改人物设定和原创的剧情,也有效地避免了观众审美疲劳。 “我通常对蝙蝠侠不感冒,但是乐高蝙蝠侠太棒了!” 从IMDb上网友的评价来看,乐高不仅能帮华纳留住老粉,还为蝙蝠侠圈了些新粉。 前作《乐高大电影》做得更绝:将华纳不同系列的电影角色齐聚一堂,来了一场“关公战秦琼”。能让超人与甘道夫、邓布利多相遇而又不违和的,想必只有乐高吧。 从此,乐高小人有了文化加持,华纳老树IP开了新花。因为资源的互补性强,华纳旗下的DC成为了乐高的漫画出品方;而华纳每推出一部电影,乐高会制作乐高版动画电影,开发新的乐高产品线,并推出视频游戏,而“发行大户”华纳兄弟互动娱乐公司负责出版销售,形成一个产业闭环,不得不说,双方八字真的很合。 玩具三巨头的电影厮杀:美泰芭比失色,孩之宝一招鲜,乐高蹭IP 当然不止乐高是聪明的,众多玩具公司早在上个世纪就见识到了电影衍生品的威力。1978年,《星球大战》产品线的成功,帮助肯尔公司(Kenner,1991年被孩之宝收购)打破了2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这开启了一个玩具与影视联姻的先河。 对于所有传统玩具公司而言,21世纪的到来都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来自科技与生活方方面面的挑战:孩子们本来就是善变的,娱乐休闲方式的极速拓宽,让他们沉迷于各类玩具、游戏软件和其他高科技产品。 同时,一些以廉价致胜的同类竞争对手比如美家宝、牛津积木等,正凶残地抢夺市场份额,这让已经坚挺了70多年的乐高、美泰等也一度显得力不从心,相比任天堂游戏,乐高小木块和芭比娃娃,仿佛古埃及文物一般死气沉沉。 这时候,必须要抓住一切渠道推广产品线。热门电影和电视动画衍生出了数不清的授权产品,玩具界的龙头美泰和孩之宝,早早与迪士尼、漫威等影视公司签订了授权合作,推出衍生品的同时,也为玩具打造自己的漫画和动画。他们摸着了门道:在21世纪,人们可能不喜欢积木和玩偶,但没人不喜爱故事。 玩具公司必须从生产单个玩具,发展到能够创造一个完整的游戏世界观,而一向为人们造梦的电影、电视剧无疑是最好的载体,和电影世界的关联,让玩具变得更有幻想性和刺激感。只有当玩具有了人格,才能培养出品牌忠诚度。 要绑上好故事有两个途径,一是与各大制片厂搞好关系,争夺衍生品授权;二是实现自有IP影视化,生产自己的故事。 1.0版本:衍生品为王 最成功的衍生品无疑是乐高的星球大战产品线,至今仍是全球销售最好的三大系列之一。乐高甚至受启发推出了相似的系列产品“生化战士”,其故事脚本是由乐高的一个故事小组写的,可以看做是乐高自主创造的星球大战。 该系列产品推出的衍生周边,比如系列图书、漫画、视频游戏以及电视电影(由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制作),为生化战士IP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和营销平台。 而1935年靠大富翁游戏发家的孩之宝,也是做衍生品的大户,与乐高不断从内部创新不同,孩之宝的策略是买买买,几次重大的成功收购,让孩之宝获益匪浅: 一个是1984年,孩之宝从日本的TAKARA公司(如今的TAKARA TOMY)收购了可变成机器人的原模合金汽车和飞机,没错,就是后来在玩具、漫画、动画和视效大片领域火爆全球的变形金刚。 1991年,孩之宝又先后收购Tonka Corporation及其Kenner Products和帕克兄弟事业部,此项收购丰富了孩之宝的产品系列,目前公司旗下有变形金刚、特种部队、星球大战等多个知名品牌,仅星战玩具在2015年就卖出了5亿元的成绩。 当然更让孩之宝开心的是,2015年底,他们从美泰手里抢到了迪士尼公主和《冰雪奇缘》系列玩具的合约。不出所望,2016年第三季度,迪士尼公主玩具的总数量帮助了孩之宝女孩系列玩具销量实现57%的增长。 反之,和迪士尼散伙之后,美泰每年将损失5亿美元左右的收入,2015 年迪士尼公主系列娃娃的销售量占美泰总销售额的 7%,达 4.4 亿美元。 衍生品授权虽然好,但如果把宝都押在电影公司身上,就丧失了主动权。例如星球大战很成功,但根据授权协议,很大一部分利润要归卢卡斯影业所有。过分倚赖外部IP导致了严重后果,2003年,乐高集团出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亏损,产品销量同比下降30%,2004年更是面临约14亿丹麦克朗(2.25亿美元)的财务赤字。 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管理层低估了电影的影响力:这一年没有《星战》或者《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上映,让此前大卖的电影衍生产品销量自由落体般滑落。那两年,只有星球大战系列和与之相似的生化战士系列还能赚钱。 如果能让自己手中的玩具变成电影主角,不是更好? 2.0版本,自有IP影视化 说做就做,买下变形金刚、特种部队系列后,孩之宝与漫威合作相继推出了两者的系列动画,此前谨慎的他们还推出了漫画版试水,发现对于提振销量效果明显,这是因为在漫威制作的漫画中,变形机器人、Joe大兵们第一次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人物形象。 对中国观众而言,《变形金刚》和《特种部队》的IP量级似乎天差地别,但其实在当时后者甚至火过前者。1986年,孩之宝趁热打铁与漫威拍摄了两部动画大电影版,然而走向大银幕的《变形金刚大电影》只收获了500多万美元票房(成本2000万左右),吓得孩之宝高层最终没有让电影版《特种部队》上映,而选择拆分成5集单元剧推向电视。 孩之宝为此消停了很久。直到2003年,制片人唐·墨菲想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拍摄《特种部队》的电影,但最终和孩之宝公司洽谈下来的却是《变形金刚》的改编权,因为他们发现它拥有更广大的粉丝群体,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和他的孩子也是其拥趸。 十多年前,在大银幕上展示把一辆卡车变形成10米高的机器人,显然是前无古人的壮举,派拉蒙发行了首部《变形金刚》真人电影,在2007年一炮走红,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则参与发行了2009年的《变形金刚2》。 如今《变形金刚》的辉煌已经不必言说,孩之宝坚定走上了IP影视化的道路,将小马宝莉、战舰等多个经典玩具形象搬上大银幕,甚至成立了电影公司Allspark。2015年他们与派拉蒙达成协议,将孩之宝公司的特种部队、微星小超人、魔幻骑士、蒙面斗士、宇宙骑士ROM五款玩具拍摄成电影,打造“孩之宝电影宇宙”。 如果说孩之宝是男孩们的天堂,那么美泰就是女孩心目中的向往。作为世界最大的玩具商之一,美泰一直以来的口号是:“芭比娃娃不单单是一种玩具,而是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 从2001年至今,美泰针对芭比出品了近30部动画电影,《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也推出了多部电视动画,但反响平平。这些电影全都按照电视电影的规格来做,成色明显粗糙许多。最亮眼的亮相是与迪士尼合作后,芭比客串了1999年的《玩具总动员2》,而2010年《玩具总动员3》中还引入了芭比的男友肯。 美泰没有注意到曾经的合作伙伴迪士尼,比他们更擅长讲故事,也并不缺乏打造公主的能力。《冰雪奇缘》里的Elsa和Anna逐渐取代芭比,成为最受女孩欢迎的玩具,琳琅满目的芭比电影最终没能止住玩具销量下跌。 芭比系列的市场占有率由2010年的25%,一路下跌至2013年的19.4%,到2015年仍然没有起色,使得董事长兼CEO布莱恩·斯多克顿匆匆离职。2016年,美泰转变策略,推出了面向男孩子的超级英雄电影《钢铁骑士》,但票房惨淡不说,还被人吐槽山寨《钢铁侠》。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美人鱼等知名迪士尼公主系列从美泰的产品名单上消失不说,美泰自己的王牌产品芭比以及费雪玩具也在2016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售下滑。我们只能期待着美泰与索尼合作推出的芭比真人电影,据说会在2018年上映。 可以说在影视化这条路上,孩之宝出尽风头,美泰逐渐跌落凡间,甚至一度有传言要和孩之宝合并(那就真的成金刚芭比了)。 而看起来有点后知后觉的乐高,正在通过塑造自家方头小公仔的特色,逐渐把受众从7岁孩童扩大到全年龄向,那些曾经嘲笑乐高是“愚蠢的玩具电影”的成年观众发现,看《乐高蝙蝠侠》比自己儿子笑的时候还多,因为里面埋了无数个只可意会的梗。 玩具衍生电影到底怎么玩?有好故事还得有好靠山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同样是以玩具起家的公司,为什么影视化之路却迥然不同?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教训? 可能首先还是要回到电影本身,不管是怎么改编,能否讲好故事很重要。孩之宝的电影化采取了漫画——动画——电影的过渡策略,并且在电影版丰富了变形机器人和人类主人公的性格,以原创剧本、宏大的世界观以及惊险刺激的特效场面取胜。 乐高则用蹭IP的策略,他们先为DC、漫威、哈利波特、指环王等超级英雄和奇幻主人公们定制萌萌的乐高版动画电影,这些电影是没有自己独立的世界观的,也就是说电影剧本是怎样,乐高版就原封不动翻拍,这为衍生的乐高玩具吸了不少动漫粉。 当他们推出自己的原创故事《乐高大电影》系列时,人们不仅已经习惯了看到银幕前那些没胸没屁股,脑袋方方的乐高人仔,而且即使是原创故事,我们也能从中发现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形象:正义联盟、哥斯拉、小丑女、金刚、伏地魔......基本上华纳霸霸的IP都被乐高玩了个遍。 而对美泰来说,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为芭比大电影创作过剧本,但最终这个剧本被搁置。而推出的系列动画电影故事,是从《三个火枪手》、《天鹅湖》、《胡桃夹子》等经典名著里挖老本,缺少新的故事,因此在年轻人心中的认知度越来越低。 另外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最好选择合适的电影制作伙伴进行绑定。孩之宝也经历过动画电影的惨败,这源于他们起初对电影的不重视,1986年推出《变形金刚大电影》的初衷只是为了推广新产品,他们还把重要的电影发行工作交给当年刚开始做发行的DEG公司,结果可想而知。吸取教训的孩之宝后来绑定了派拉蒙,又拿下迪士尼授权,才真正搭上了影视化的顺风车。 乐高与华纳、卢卡斯影业之间也是如胶似漆,反观美泰却一直更换合作伙伴,除了后来的索尼,为其制作过芭比电影的公司有Rainmaker Entertainment(前身为Mainframe Entertainment)、Technicolor和ARC Production,相比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他们显得太名不见经传。 对于挑剔的消费者而言,质量不高的玩具改编电影,是不太可能反哺玩具销售的,也许美泰重新恢复和迪士尼的合作才是出路。 最后小娱想说,抓住了中国观众的心,就等于抓住了未来。《变形金刚》系列可以说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芭比曾经深入人心但逐渐被迪士尼的公主系列赶超;乐高姗姗来迟,今年才正式打入内地大银幕市场,仍需要接受中国观众的检验。 不过暗中的合作早在紧锣密鼓之中。乐高的教育中心自不必说,他们还在嘉兴开设了一家新工厂,可能是为了应对接连三部乐高大电影上映带来的可观引流。孩之宝除了今年的《变5》,很早就敲定了奥飞动漫作为“中国合伙人”,建立合资公司做铠甲勇士积木,真是热衷于战斗啊~ 最可怕的是美泰,近几个月动作连连:为腾讯QQ制作QQ family玩具,与宝宝树合作开设教育中心,还入驻了天猫B2C平台,是不是下一步就要授权给中国拍大电影了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有九块腹肌,”这个把黑色内裤套在头上的小人声音嘶哑。 近日,《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又名《天啦撸蝙蝠侠终于向小丑表白了》在国内上映。望着银幕前身形灵活,方头方脑的积木小人上下翻腾,小娱真的有点方:这是我们记忆中那个苦大仇深的蝙蝠侠么?乐高电影里的他有点话痨,会在微波炉前等焗龙虾时咂摸嘴,热衷爱情喜剧,还是重金属摇滚的爱好者(没错,他开场就唱起来了)。 国内观众也许尚不能完全理解电影中的梗,但北美观众已经为这些凹凸不平花花绿绿的积(基)木电影疯狂: 看矮矮胖胖甚至显得有些笨拙的蝙蝠侠和小丑谈恋爱,咳咳,打起架来,和其他的超级英雄电影一样激动人心,不仅所有的超级英雄和坏蛋联盟们齐聚一堂,吐槽、恶搞与致敬经典电影无处不在,一开篇就自黑“DC这些年全靠蝙蝠侠才能活下来”、“哥谭市有蝙蝠侠,却仍然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城市”。 对于这一切,北美粉丝们显然很受用。烂番茄网给以91%的新鲜度,对比《蝙蝠侠大战超人》的27%,无怪乎有人说这是近年最好的蝙蝠侠电影,它对DC一向黑暗严肃的电影风格进行了巧妙戏谑,甚至为蝙蝠侠安排蝙蝠小队,直接解构了他以往孤胆英雄的形象。 此前,乐高推出的《乐高大电影》表现更为亮眼,斩获全球4.7亿票房,超过《魔兽》《刺客信条》《生化危机6》等大IP。乐高大电影红火的背后,是乐高公司的崛起。这家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丹麦家族企业,曾经几次面临大起大落,如今借影视化的红利乘风破浪,在全球公司声誉排名升至第2,力压迪士尼、苹果、谷歌等一众巨头。 影视化在玩具领域早已流行,如今孩之宝的《变形金刚》5、6、7、8部全都提上议程,乐高两年密集上映《乐高蝙蝠侠》《乐高忍者》《乐高大电影2》三部大片,芭比的公司美泰明年要推出真人电影,大银幕为何成为了玩具巨头们新的奶与蜜之地? 资源互补,让乐高与华纳喜结连理 还是先从乐高说起。时间回到2009年,华纳制片人Dan Lin带着两位编剧Dan、Kevin Hageman径直来到乐高总部丹麦小城Billund,表达了拍摄乐高大电影的合作意向。 作为蓬勃发展了几十年的玩具界偶像,乐高已经从创意发源地变成了一家失去活力的慢公司,自满、得意并且保守。 1997年,卢卡斯影业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就1999年的《星球大战前传》与乐高进行合作时,乐高的高官们是震惊和拒绝的。他们觉得乐高如果授权了《星球大战》,那么他们就得按照好莱坞的规则办事,这可能会毁掉乐高这个“纯洁”的品牌的名声。 但后来,这成为玩具行业史上最成功也是最为持久的一段合作关系,借《星球大战前传1》推出的乐高星球大战系列产品一炮打响,上市前几年的销量,超过了公司总销量的1/6。 当然,他们确实拥有“高冷”的资本,每年20%-25%的增长率让乐高不必太在意电影带来的额外商机,况且与卢卡斯影业达成合作后,星球大战系列产品持续热卖,更是让高层把其他影视公司拒之门外。 “这对我们有啥好处?” 面对乐高管理层的质疑,制片人Lin果断抛出答案:“让乐高在大龄儿童面前显得更酷。” 华纳最终用相对创新的内容策划打动了乐高决策层,令其放弃改编乐高玩具线已有的故事,双方一起合作,根植于乐高最核心的精神“play well”,从零开始设计剧情。 用一部能吸引所有观众的乐高电影来帮助玩具产品突破“黑暗年龄段”,算是妙招。5至12岁是乐高的绝对领域,这个天花板是令乐高屈居玩具界“万年老三”的重要原因。 2012 年时,玩具巨头美泰的销售额是乐高的两倍。但2年后,也就是《乐高大电影》上映4个月后,乐高半年销售额增长了11%,首次超过美泰。2014年乐高全年销售额约合43.5亿美元,净利润几乎是孩之宝与美泰的总和,59 年来全球第一大玩具制造商头一次易主。 乐高获得了丰收,华纳也不赖。 虽然电影制作中期,华纳高层开始对《乐高大电影》信心不足,引入Village Roadshow 50%的投资,丢掉了不少利润。但制作成本6千万美元,却狂扫全球4.6亿美元票房,就算只占50%,也小赚一笔。 尝到甜头后,华纳赶紧把新作提上议程,于是2017年我们将看到衍生系列《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乐高忍者大电影》,还有真正的续作《乐高大电影2》。 除了票房,乐高电影对于华纳更大的帮助,是IP生命力。 为IP拍续集,是戴着镣铐跳舞。为78岁的大IP拍续集,更是难以起舞。去年《蝙蝠侠大战超人》成绩不理想,华纳也很心塞。这次让蝙蝠侠以乐高小人的形式出现,既能保持英雄人物的热度,同时修改人物设定和原创的剧情,也有效地避免了观众审美疲劳。 “我通常对蝙蝠侠不感冒,但是乐高蝙蝠侠太棒了!” 从IMDb上网友的评价来看,乐高不仅能帮华纳留住老粉,还为蝙蝠侠圈了些新粉。 前作《乐高大电影》做得更绝:将华纳不同系列的电影角色齐聚一堂,来了一场“关公战秦琼”。能让超人与甘道夫、邓布利多相遇而又不违和的,想必只有乐高吧。 从此,乐高小人有了文化加持,华纳老树IP开了新花。因为资源的互补性强,华纳旗下的DC成为了乐高的漫画出品方;而华纳每推出一部电影,乐高会制作乐高版动画电影,开发新的乐高产品线,并推出视频游戏,而“发行大户”华纳兄弟互动娱乐公司负责出版销售,形成一个产业闭环,不得不说,双方八字真的很合。 玩具三巨头的电影厮杀:美泰芭比失色,孩之宝一招鲜,乐高蹭IP 当然不止乐高是聪明的,众多玩具公司早在上个世纪就见识到了电影衍生品的威力。1978年,《星球大战》产品线的成功,帮助肯尔公司(Kenner,1991年被孩之宝收购)打破了2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这开启了一个玩具与影视联姻的先河。 对于所有传统玩具公司而言,21世纪的到来都意味着他们将面临来自科技与生活方方面面的挑战:孩子们本来就是善变的,娱乐休闲方式的极速拓宽,让他们沉迷于各类玩具、游戏软件和其他高科技产品。 同时,一些以廉价致胜的同类竞争对手比如美家宝、牛津积木等,正凶残地抢夺市场份额,这让已经坚挺了70多年的乐高、美泰等也一度显得力不从心,相比任天堂游戏,乐高小木块和芭比娃娃,仿佛古埃及文物一般死气沉沉。 这时候,必须要抓住一切渠道推广产品线。热门电影和电视动画衍生出了数不清的授权产品,玩具界的龙头美泰和孩之宝,早早与迪士尼、漫威等影视公司签订了授权合作,推出衍生品的同时,也为玩具打造自己的漫画和动画。他们摸着了门道:在21世纪,人们可能不喜欢积木和玩偶,但没人不喜爱故事。 玩具公司必须从生产单个玩具,发展到能够创造一个完整的游戏世界观,而一向为人们造梦的电影、电视剧无疑是最好的载体,和电影世界的关联,让玩具变得更有幻想性和刺激感。只有当玩具有了人格,才能培养出品牌忠诚度。 要绑上好故事有两个途径,一是与各大制片厂搞好关系,争夺衍生品授权;二是实现自有IP影视化,生产自己的故事。 1.0版本:衍生品为王 最成功的衍生品无疑是乐高的星球大战产品线,至今仍是全球销售最好的三大系列之一。乐高甚至受启发推出了相似的系列产品“生化战士”,其故事脚本是由乐高的一个故事小组写的,可以看做是乐高自主创造的星球大战。 该系列产品推出的衍生周边,比如系列图书、漫画、视频游戏以及电视电影(由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制作),为生化战士IP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和营销平台。 而1935年靠大富翁游戏发家的孩之宝,也是做衍生品的大户,与乐高不断从内部创新不同,孩之宝的策略是买买买,几次重大的成功收购,让孩之宝获益匪浅: 一个是1984年,孩之宝从日本的TAKARA公司(如今的TAKARA TOMY)收购了可变成机器人的原模合金汽车和飞机,没错,就是后来在玩具、漫画、动画和视效大片领域火爆全球的变形金刚。 1991年,孩之宝又先后收购Tonka Corporation及其Kenner Products和帕克兄弟事业部,此项收购丰富了孩之宝的产品系列,目前公司旗下有变形金刚、特种部队、星球大战等多个知名品牌,仅星战玩具在2015年就卖出了5亿元的成绩。 当然更让孩之宝开心的是,2015年底,他们从美泰手里抢到了迪士尼公主和《冰雪奇缘》系列玩具的合约。不出所望,2016年第三季度,迪士尼公主玩具的总数量帮助了孩之宝女孩系列玩具销量实现57%的增长。 反之,和迪士尼散伙之后,美泰每年将损失5亿美元左右的收入,2015 年迪士尼公主系列娃娃的销售量占美泰总销售额的 7%,达 4.4 亿美元。 衍生品授权虽然好,但如果把宝都押在电影公司身上,就丧失了主动权。例如星球大战很成功,但根据授权协议,很大一部分利润要归卢卡斯影业所有。过分倚赖外部IP导致了严重后果,2003年,乐高集团出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亏损,产品销量同比下降30%,2004年更是面临约14亿丹麦克朗(2.25亿美元)的财务赤字。 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管理层低估了电影的影响力:这一年没有《星战》或者《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上映,让此前大卖的电影衍生产品销量自由落体般滑落。那两年,只有星球大战系列和与之相似的生化战士系列还能赚钱。 如果能让自己手中的玩具变成电影主角,不是更好? 2.0版本,自有IP影视化 说做就做,买下变形金刚、特种部队系列后,孩之宝与漫威合作相继推出了两者的系列动画,此前谨慎的他们还推出了漫画版试水,发现对于提振销量效果明显,这是因为在漫威制作的漫画中,变形机器人、Joe大兵们第一次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人物形象。 对中国观众而言,《变形金刚》和《特种部队》的IP量级似乎天差地别,但其实在当时后者甚至火过前者。1986年,孩之宝趁热打铁与漫威拍摄了两部动画大电影版,然而走向大银幕的《变形金刚大电影》只收获了500多万美元票房(成本2000万左右),吓得孩之宝高层最终没有让电影版《特种部队》上映,而选择拆分成5集单元剧推向电视。 孩之宝为此消停了很久。直到2003年,制片人唐·墨菲想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拍摄《特种部队》的电影,但最终和孩之宝公司洽谈下来的却是《变形金刚》的改编权,因为他们发现它拥有更广大的粉丝群体,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和他的孩子也是其拥趸。 十多年前,在大银幕上展示把一辆卡车变形成10米高的机器人,显然是前无古人的壮举,派拉蒙发行了首部《变形金刚》真人电影,在2007年一炮走红,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则参与发行了2009年的《变形金刚2》。 如今《变形金刚》的辉煌已经不必言说,孩之宝坚定走上了IP影视化的道路,将小马宝莉、战舰等多个经典玩具形象搬上大银幕,甚至成立了电影公司Allspark。2015年他们与派拉蒙达成协议,将孩之宝公司的特种部队、微星小超人、魔幻骑士、蒙面斗士、宇宙骑士ROM五款玩具拍摄成电影,打造“孩之宝电影宇宙”。 如果说孩之宝是男孩们的天堂,那么美泰就是女孩心目中的向往。作为世界最大的玩具商之一,美泰一直以来的口号是:“芭比娃娃不单单是一种玩具,而是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 从2001年至今,美泰针对芭比出品了近30部动画电影,《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也推出了多部电视动画,但反响平平。这些电影全都按照电视电影的规格来做,成色明显粗糙许多。最亮眼的亮相是与迪士尼合作后,芭比客串了1999年的《玩具总动员2》,而2010年《玩具总动员3》中还引入了芭比的男友肯。 美泰没有注意到曾经的合作伙伴迪士尼,比他们更擅长讲故事,也并不缺乏打造公主的能力。《冰雪奇缘》里的Elsa和Anna逐渐取代芭比,成为最受女孩欢迎的玩具,琳琅满目的芭比电影最终没能止住玩具销量下跌。 芭比系列的市场占有率由2010年的25%,一路下跌至2013年的19.4%,到2015年仍然没有起色,使得董事长兼CEO布莱恩·斯多克顿匆匆离职。2016年,美泰转变策略,推出了面向男孩子的超级英雄电影《钢铁骑士》,但票房惨淡不说,还被人吐槽山寨《钢铁侠》。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美人鱼等知名迪士尼公主系列从美泰的产品名单上消失不说,美泰自己的王牌产品芭比以及费雪玩具也在2016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售下滑。我们只能期待着美泰与索尼合作推出的芭比真人电影,据说会在2018年上映。 可以说在影视化这条路上,孩之宝出尽风头,美泰逐渐跌落凡间,甚至一度有传言要和孩之宝合并(那就真的成金刚芭比了)。 而看起来有点后知后觉的乐高,正在通过塑造自家方头小公仔的特色,逐渐把受众从7岁孩童扩大到全年龄向,那些曾经嘲笑乐高是“愚蠢的玩具电影”的成年观众发现,看《乐高蝙蝠侠》比自己儿子笑的时候还多,因为里面埋了无数个只可意会的梗。 玩具衍生电影到底怎么玩?有好故事还得有好靠山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同样是以玩具起家的公司,为什么影视化之路却迥然不同?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教训? 可能首先还是要回到电影本身,不管是怎么改编,能否讲好故事很重要。孩之宝的电影化采取了漫画——动画——电影的过渡策略,并且在电影版丰富了变形机器人和人类主人公的性格,以原创剧本、宏大的世界观以及惊险刺激的特效场面取胜。 乐高则用蹭IP的策略,他们先为DC、漫威、哈利波特、指环王等超级英雄和奇幻主人公们定制萌萌的乐高版动画电影,这些电影是没有自己独立的世界观的,也就是说电影剧本是怎样,乐高版就原封不动翻拍,这为衍生的乐高玩具吸了不少动漫粉。 当他们推出自己的原创故事《乐高大电影》系列时,人们不仅已经习惯了看到银幕前那些没胸没屁股,脑袋方方的乐高人仔,而且即使是原创故事,我们也能从中发现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形象:正义联盟、哥斯拉、小丑女、金刚、伏地魔......基本上华纳霸霸的IP都被乐高玩了个遍。 而对美泰来说,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为芭比大电影创作过剧本,但最终这个剧本被搁置。而推出的系列动画电影故事,是从《三个火枪手》、《天鹅湖》、《胡桃夹子》等经典名著里挖老本,缺少新的故事,因此在年轻人心中的认知度越来越低。 另外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最好选择合适的电影制作伙伴进行绑定。孩之宝也经历过动画电影的惨败,这源于他们起初对电影的不重视,1986年推出《变形金刚大电影》的初衷只是为了推广新产品,他们还把重要的电影发行工作交给当年刚开始做发行的DEG公司,结果可想而知。吸取教训的孩之宝后来绑定了派拉蒙,又拿下迪士尼授权,才真正搭上了影视化的顺风车。 乐高与华纳、卢卡斯影业之间也是如胶似漆,反观美泰却一直更换合作伙伴,除了后来的索尼,为其制作过芭比电影的公司有Rainmaker Entertainment(前身为Mainframe Entertainment)、Technicolor和ARC Production,相比迪士尼、梦工厂、皮克斯,他们显得太名不见经传。 对于挑剔的消费者而言,质量不高的玩具改编电影,是不太可能反哺玩具销售的,也许美泰重新恢复和迪士尼的合作才是出路。 最后小娱想说,抓住了中国观众的心,就等于抓住了未来。《变形金刚》系列可以说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芭比曾经深入人心但逐渐被迪士尼的公主系列赶超;乐高姗姗来迟,今年才正式打入内地大银幕市场,仍需要接受中国观众的检验。 不过暗中的合作早在紧锣密鼓之中。乐高的教育中心自不必说,他们还在嘉兴开设了一家新工厂,可能是为了应对接连三部乐高大电影上映带来的可观引流。孩之宝除了今年的《变5》,很早就敲定了奥飞动漫作为“中国合伙人”,建立合资公司做铠甲勇士积木,真是热衷于战斗啊~ 最可怕的是美泰,近几个月动作连连:为腾讯QQ制作QQ family玩具,与宝宝树合作开设教育中心,还入驻了天猫B2C平台,是不是下一步就要授权给中国拍大电影了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2467天前
1870 0 0

国产动画电影在动漫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品牌化?

今天,没有人会质疑动漫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强大作用。而作为整个动漫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动画电影则是最具传播力和影响力、最具品牌塑造力的关键所在。以动画电影为原点,打通周边及上下游产业链,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动漫产业的重要抓手。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吸引了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0家企业和4000多名专业客商参展参会,再度创下了历史新高。与会人士指出,在未来几年的时间,中国动漫产业将以大IP为核心,大电影为龙头,全面向动漫游戏、相关衍生品的开发以及版权授权、主题乐园、国际市场等全方位拓展。▲《十万个冷笑话》大IP品牌化渐成趋势《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共上映动画影片57部,其中国产动画电影43部,观影人次6120万,实现票房20.5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61%、78%和86.7%。“动画电影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动漫产业发展水平的晴雨表。国产动画电影制作水准和市场号召力提高,尤其是《十万个冷笑话》和《大圣归来》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多年来难以克服的低幼坚冰,使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普遍看涨,业内外资本纷纷介入,资本并购、证券化开始在国内动漫行业浮出水面。”华夏电影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说。过去一年,IP在国内文化领域被视为作品跨形态操作、企业跨界合作、资本跨行业运作的联接与纽带,这一现象也同样出现在动漫行业。“国产动漫正在从最初的单一产品模式向全产业链延伸,未来,拥有IP优势的动漫产品会更看重泛娱乐发展的前景。”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朱玉卿说,在实际操作中,IP可能是一个故事、一种形象、一件艺术品、一种流行文化,而IP之所以形成一股热潮,是因为与其他拥有市场效应的“知识产权”相比,一个被市场接受的IP可以集约市场营销成本、更易于规避市场风险并取得规模性的成功。2015年,光线影业收购众多动画创作团队和企业,腾讯成立多个工作室大举进军动漫行业,奥飞动漫以9亿元高价收购原创漫画平台公司“有妖气”100%的股权,并将新闻发布会主题定为“IP大爆炸”,宣布将把旗下的IP产品在游戏、电影等泛娱乐方面打包运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企业和资本这些举动背后的动力均源于抢占优势IP。系列电影、品牌产品与经典形象成为动漫产业构建品牌的主要抓手。▲《大圣归来》非票房收入仍是软肋做大IP、做长产业链、实现品牌化,打通动漫产业链上各环节是关键所在。然而,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对票房收入仍然过度依赖。作为非票房收入的核心,版权交易和品牌管理仍然是中国动漫产业的软肋,严重地制约了产业的整体发展。《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非票房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重与2014年相比增量不大。据介绍,我国动画电影非票房收入主要来自影视版权、衍生品、图书、游戏、植入广告、品牌授权等。2015年,我国动画电影销售最好的衍生品前三名分别是玩具、文具和小饰品,动画电影衍生品的主要消费者依然是低龄段群体。与此同时,图书收入所占比重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这与中国童书市场每年10%—15%的增量呈现出较大差异。“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动画企业拓展非票房收入的手段依然有限,对动漫品牌运营管理能力依然不足,对教育业、服务业等可借力于动漫品牌的关联产业信息资源掌握得不够。”朱玉卿说。同样在2015年,北美几大影视公司的衍产品总体保持全线收红,迪士尼、美泰、孩子宝等传统衍生品诸强与来自丹麦的乐高公司依然是市场主导者。据了解,美国迪士尼公司在全球共有3000多家授权商,销售超过10万种与迪士尼卡通形象有关的产品。其中,仅中国内地就有100多家授权经销商。2015年,迪士尼消费品营收达45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冰雪奇缘》系列衍生品的持续热卖。黄群飞表示,影响国产动画电影非票房收入的主要因素包括:具有较高认知度、知名度、美誉度等的内容产品较少,原创动画电影品质不高,动画电影项目的投资结构、品牌规划、宣发策略不科学,专业人才与专业机构缺失,以及知识产权法律及相关保护政策执行不力等。“2016年中国动漫产业关键词将是‘品牌’‘业绩’,即IP品牌化,品牌价值化。”朱玉卿说,动漫产业的价值核心是用故事、影像、形象打造一个或一系列卡通明星,通过对卡通形象及其创意财富的各种知识产权进行品牌化管理与经营,创造最大价值。“如何对一个原创或成熟的IP进行品牌价值区域的识别,如何打造卡通品牌、塑造卡通明星,进行品牌化的包装、管理、运营,是所有动漫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冰雪奇缘》提升质量是品牌化的根本而回到动画电影本身,尽管国产动画电影产量和票房都实现了较大增长,但数字背后隐藏的问题仍然突出。2015年上映的进口动画电影虽然只有14部350万次,观影人次却达6850万,累计票房23.54亿元,高于上映的43部国产动画影片创造的成绩,国产动画影片平均票房产出4777万元,进口动画影片平均单片产出高达1.68亿元,更是让国产动画电影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都说明国产动画电影的宏观指标虽然在高速增长,但个体创作差异较大,单片市场成熟度仍然较低。“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20.54亿元总收入中,一部《大圣归来》就占了超过9亿元,过于依靠一部影片对观众、产业和市场来说都是不好的。”黄群飞指出,国产动画电影在2015年的排片量占到整个国内电影市场的10%左右,但其创造的票房却仅占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的4%左右,这说明国产动画电影与国产故事片的差距也是巨大的。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一些经营多年的国产动画品牌也正在呈现出市场号召力下滑的趋势,这其中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潜艇总动员》等。▲《喜羊羊与灰太狼》与此同时,大部分国产动画片依然没有走出低幼化的市场定位,题材较为单一,创意、故事结构、人物造型等观念都较为陈旧,甚至出现了一些山寨影片。“有人说中国影视行业这几年是被两条狗追着跑,一是资本,一是技术,实际上在动漫行业也确实是这样,行业里浮躁心态普遍存在,创作精品、打造品牌的耐心普遍缺乏。”北京其欣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梅说,在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尤其是美国,一部优秀动画影片的制作周期一般都在4年,而在国内,由于近年来热钱大量涌入,在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下,一年一部甚至一年几部的速度都不足为奇。▲《赛尔号》朱玉卿强调,国产动画电影必然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实现全产业链的大IP化。他指出,以迪士尼为例,尽管其收入包括电影、电视、主题乐园、衍生品等,但最重要、最基础的产品仍然是动画电影,没有这个龙头带动,就没有后续的版权收入,这也是中国动漫产业品牌化战略的第一步。

今天,没有人会质疑动漫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强大作用。而作为整个动漫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动画电影则是最具传播力和影响力、最具品牌塑造力的关键所在。以动画电影为原点,打通周边及上下游产业链,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动漫产业的重要抓手。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吸引了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0家企业和4000多名专业客商参展参会,再度创下了历史新高。与会人士指出,在未来几年的时间,中国动漫产业将以大IP为核心,大电影为龙头,全面向动漫游戏、相关衍生品的开发以及版权授权、主题乐园、国际市场等全方位拓展。▲《十万个冷笑话》大IP品牌化渐成趋势《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共上映动画影片57部,其中国产动画电影43部,观影人次6120万,实现票房20.5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61%、78%和86.7%。“动画电影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动漫产业发展水平的晴雨表。国产动画电影制作水准和市场号召力提高,尤其是《十万个冷笑话》和《大圣归来》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多年来难以克服的低幼坚冰,使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普遍看涨,业内外资本纷纷介入,资本并购、证券化开始在国内动漫行业浮出水面。”华夏电影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说。过去一年,IP在国内文化领域被视为作品跨形态操作、企业跨界合作、资本跨行业运作的联接与纽带,这一现象也同样出现在动漫行业。“国产动漫正在从最初的单一产品模式向全产业链延伸,未来,拥有IP优势的动漫产品会更看重泛娱乐发展的前景。”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朱玉卿说,在实际操作中,IP可能是一个故事、一种形象、一件艺术品、一种流行文化,而IP之所以形成一股热潮,是因为与其他拥有市场效应的“知识产权”相比,一个被市场接受的IP可以集约市场营销成本、更易于规避市场风险并取得规模性的成功。2015年,光线影业收购众多动画创作团队和企业,腾讯成立多个工作室大举进军动漫行业,奥飞动漫以9亿元高价收购原创漫画平台公司“有妖气”100%的股权,并将新闻发布会主题定为“IP大爆炸”,宣布将把旗下的IP产品在游戏、电影等泛娱乐方面打包运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企业和资本这些举动背后的动力均源于抢占优势IP。系列电影、品牌产品与经典形象成为动漫产业构建品牌的主要抓手。▲《大圣归来》非票房收入仍是软肋做大IP、做长产业链、实现品牌化,打通动漫产业链上各环节是关键所在。然而,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对票房收入仍然过度依赖。作为非票房收入的核心,版权交易和品牌管理仍然是中国动漫产业的软肋,严重地制约了产业的整体发展。《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非票房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重与2014年相比增量不大。据介绍,我国动画电影非票房收入主要来自影视版权、衍生品、图书、游戏、植入广告、品牌授权等。2015年,我国动画电影销售最好的衍生品前三名分别是玩具、文具和小饰品,动画电影衍生品的主要消费者依然是低龄段群体。与此同时,图书收入所占比重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这与中国童书市场每年10%—15%的增量呈现出较大差异。“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动画企业拓展非票房收入的手段依然有限,对动漫品牌运营管理能力依然不足,对教育业、服务业等可借力于动漫品牌的关联产业信息资源掌握得不够。”朱玉卿说。同样在2015年,北美几大影视公司的衍产品总体保持全线收红,迪士尼、美泰、孩子宝等传统衍生品诸强与来自丹麦的乐高公司依然是市场主导者。据了解,美国迪士尼公司在全球共有3000多家授权商,销售超过10万种与迪士尼卡通形象有关的产品。其中,仅中国内地就有100多家授权经销商。2015年,迪士尼消费品营收达45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冰雪奇缘》系列衍生品的持续热卖。黄群飞表示,影响国产动画电影非票房收入的主要因素包括:具有较高认知度、知名度、美誉度等的内容产品较少,原创动画电影品质不高,动画电影项目的投资结构、品牌规划、宣发策略不科学,专业人才与专业机构缺失,以及知识产权法律及相关保护政策执行不力等。“2016年中国动漫产业关键词将是‘品牌’‘业绩’,即IP品牌化,品牌价值化。”朱玉卿说,动漫产业的价值核心是用故事、影像、形象打造一个或一系列卡通明星,通过对卡通形象及其创意财富的各种知识产权进行品牌化管理与经营,创造最大价值。“如何对一个原创或成熟的IP进行品牌价值区域的识别,如何打造卡通品牌、塑造卡通明星,进行品牌化的包装、管理、运营,是所有动漫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冰雪奇缘》提升质量是品牌化的根本而回到动画电影本身,尽管国产动画电影产量和票房都实现了较大增长,但数字背后隐藏的问题仍然突出。2015年上映的进口动画电影虽然只有14部350万次,观影人次却达6850万,累计票房23.54亿元,高于上映的43部国产动画影片创造的成绩,国产动画影片平均票房产出4777万元,进口动画影片平均单片产出高达1.68亿元,更是让国产动画电影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都说明国产动画电影的宏观指标虽然在高速增长,但个体创作差异较大,单片市场成熟度仍然较低。“2015年国产动画电影20.54亿元总收入中,一部《大圣归来》就占了超过9亿元,过于依靠一部影片对观众、产业和市场来说都是不好的。”黄群飞指出,国产动画电影在2015年的排片量占到整个国内电影市场的10%左右,但其创造的票房却仅占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的4%左右,这说明国产动画电影与国产故事片的差距也是巨大的。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一些经营多年的国产动画品牌也正在呈现出市场号召力下滑的趋势,这其中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潜艇总动员》等。▲《喜羊羊与灰太狼》与此同时,大部分国产动画片依然没有走出低幼化的市场定位,题材较为单一,创意、故事结构、人物造型等观念都较为陈旧,甚至出现了一些山寨影片。“有人说中国影视行业这几年是被两条狗追着跑,一是资本,一是技术,实际上在动漫行业也确实是这样,行业里浮躁心态普遍存在,创作精品、打造品牌的耐心普遍缺乏。”北京其欣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梅说,在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尤其是美国,一部优秀动画影片的制作周期一般都在4年,而在国内,由于近年来热钱大量涌入,在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下,一年一部甚至一年几部的速度都不足为奇。▲《赛尔号》朱玉卿强调,国产动画电影必然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实现全产业链的大IP化。他指出,以迪士尼为例,尽管其收入包括电影、电视、主题乐园、衍生品等,但最重要、最基础的产品仍然是动画电影,没有这个龙头带动,就没有后续的版权收入,这也是中国动漫产业品牌化战略的第一步。

2216 0 0

3D动画电影《冰雪奇缘》即将被搬上百老汇舞台

随着票房与口碑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走高,加上新近获得金球奖最佳动画的热度,由迪士尼出品的最新3D动画电影《冰雪奇缘》即将被被改编成音乐剧,搬上百老汇舞台。《冰雪奇缘》根据安徒生童话故事《雪之女王》改编而成,由曾执导过迪士尼动画《人猿泰山》和索尼动画《冲浪企鹅》,也曾是《风中奇缘》编剧之一的克里斯-巴克执导,克里斯汀-贝尔、伊迪娜-门泽尔和乔纳森-格罗夫为影片献声。这部动画电影,自万圣节在北美上映以来,获得巨大成功。不但始终在周票房榜单上的冠亚军位置徘徊停留,而且票房长势口碑走高。Box Office Mojo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冰雪奇缘》已经取得了3.17亿美元的北美票房,全球票房总计7.11亿美元。而这样一部真善美式的迪士尼动画,音乐是其最为人称道的部分,《冰雪奇缘》的歌曲由罗伯特-洛佩兹和克里斯汀-安徒生-洛佩兹创作,他们两人曾创作过百老汇获奖音乐剧《摩门经》(The Book of Mormon)的音乐。日前,据外媒报道,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大碟在公告牌Billboard 200专辑榜中获得冠军,成为了公告牌专辑榜五十八年历史上,继《狮子王》(1994)、《风中奇缘》(1995)和《好奇的乔治》(2006)年之后,第四张夺冠的动画电影原声唱片。而中国观众也很快能在大银幕上耳闻目睹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电影。据悉,《冰雪奇缘》已经确定2月5日(大年初六)中国内地上映,同时以2D/3D/中国巨幕格式上映,进军春节档。

随着票房与口碑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走高,加上新近获得金球奖最佳动画的热度,由迪士尼出品的最新3D动画电影《冰雪奇缘》即将被被改编成音乐剧,搬上百老汇舞台。《冰雪奇缘》根据安徒生童话故事《雪之女王》改编而成,由曾执导过迪士尼动画《人猿泰山》和索尼动画《冲浪企鹅》,也曾是《风中奇缘》编剧之一的克里斯-巴克执导,克里斯汀-贝尔、伊迪娜-门泽尔和乔纳森-格罗夫为影片献声。这部动画电影,自万圣节在北美上映以来,获得巨大成功。不但始终在周票房榜单上的冠亚军位置徘徊停留,而且票房长势口碑走高。Box Office Mojo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冰雪奇缘》已经取得了3.17亿美元的北美票房,全球票房总计7.11亿美元。而这样一部真善美式的迪士尼动画,音乐是其最为人称道的部分,《冰雪奇缘》的歌曲由罗伯特-洛佩兹和克里斯汀-安徒生-洛佩兹创作,他们两人曾创作过百老汇获奖音乐剧《摩门经》(The Book of Mormon)的音乐。日前,据外媒报道,这部电影的原声音乐大碟在公告牌Billboard 200专辑榜中获得冠军,成为了公告牌专辑榜五十八年历史上,继《狮子王》(1994)、《风中奇缘》(1995)和《好奇的乔治》(2006)年之后,第四张夺冠的动画电影原声唱片。而中国观众也很快能在大银幕上耳闻目睹这部叫好又叫座的动画电影。据悉,《冰雪奇缘》已经确定2月5日(大年初六)中国内地上映,同时以2D/3D/中国巨幕格式上映,进军春节档。

1798 0 0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