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高速发展,中国在线动漫产业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规模。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在线动画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是2017年的2倍以上,泛二次元用户规模预计在2020年将突破4亿。
对国产番剧受众来说,2020年也是惊喜的一年。不仅各大平台佳作频出,国产3D动漫番剧先驱《秦时明月》系列也在时隔三年后放出新作,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第六季《沧海横流》终于面世。该季自10月8日在优酷独播上线后迅速登上微博、知乎热搜,长期位居优酷国漫热度第一,可见观众对这个经典IP的热情之高。除了《秦时明月》新作之外,现在打开优酷动漫频道还能看到《芯觉》《雏蜂:伊甸之子》等多部最新优质国漫作品,这一年,优酷对动漫赛道特别是国漫番剧的布局明显有所加速。
11月20日,优酷动漫发布了2021动漫年度片单,以五大主题剧场涵盖30余部优质国漫,《秦时明月7》《少年歌行2》等重磅IP大作一一亮相。优酷大力加码国漫番剧布局,会为动漫产业带来何种新风潮?
1、优酷动漫发布重磅片单,涵盖五大主题
此次优酷动漫2021片单题材类型多元,共分为“浩瀚华夏”、“幻想九州”、 “超能苍穹”、“蜜糖治愈”、“破壁漫游”五大主题,其中包括成熟IP续作《秦时明月7》《少年歌行2》,念远怀人同名作品改编的《三十六骑》、唐家三少同名作品改编的《冰火魔厨》、辰东封神之作《神墓》,以及《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明王幻世录》等不同题材领域的头部IP,阵容强大,满足了当下国漫主流受众的细分需求。
其中,“浩瀚华夏”主题下的国漫番剧题材大都与国风结合,在动画瑰丽的表现力下挖掘出了国风文化的全新表达方式。优酷试图用“新国风”概念重新解读武侠世界,融入创新元素和时代风尚,在表现形式的创新基础上实现文化内核的发展传承。
剧情衔接第六季《沧海横流》的《秦时明月7》是片单中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作为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系列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明,宏扬百世”的基调。在《秦时明月》IP诞生之初,优酷动漫就独具慧眼早早展开合作,一路伴随了这一国民级国漫IP发展壮大。
由中影年年制作的《少年歌行》第二季“风花雪月篇”同样是备受期待的续作。系列第一季至今在豆瓣上有着8.7分的顶级口碑,造型审美画面精良、打斗动作设计毫不拖沓敷衍,权谋争斗也尽显故事的精彩。第二季内容接档第一季动画,以雪月城三城主司空长风认出萧瑟身份强行收徒,雷无桀与姐姐剑仙李寒衣相认并拜师为切入点,展开了一场围绕萧瑟进入雪月城,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的精彩大戏。从预告片来看,第二季《少年歌行》故事走向情感更浓烈,画面细节也有所升级,内容质量有所保证。
此外“浩瀚华夏”主题还包括《三十六骑》《守墓笔记》《太乙仙魔录4》《风姿物语银河篇》等知名IP番剧,聚集在“新国风”概念之下的项目无论从IP知名度、制作公司实力、内容质量来看,都与国内市场的头部番剧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可见优酷对“新国风”的重视。
2、重视“新国风”概念,中国文化、时代精神与动画融合
为什么优酷要大力发展“新国风”国漫番剧?
读娱君认为,这是在理解国内动漫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做出的布局重心决策。以行业观察角度来看,当下的内容市场中“国风”文化融合动画的表现形态的需求大量存在,其中原因可分为三个方面分析:
其一是符合主流观众的文化消费和审美需求。在日、美动画产业长期领先的背景下,很长一段时间内国漫番剧在市场上没有太大声音,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审美上的替代——本质上,国内动画受众所熟悉、乐见的文化语境建立在本土文化的长久熏陶上。随着民族文化自信心在不断提升、国内动画工业水平提升,内容制作技术和视频平台支撑,“国风”主题已是当代年轻群体热衷的动画题材。《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斩获惊人票房、近年大量国产古装番剧崛起都证实了这一点。
其二,对传承国风文化、主流价值观导向而言,“新国风”动画也是一种焕新的形式。动画作为本土文化传承、走出去的一大主流形式早已被国内外大量优秀作品所证实,从国内早期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到《千与千寻》《寻梦环游记》《勇敢传说》对日本、墨西哥、苏格兰文化的二次创作和传播,动画表现力高、受年轻群体喜爱,对传统文化在新生群体中的传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三,“国风”本就是动画内容创作的“水源”之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网络时代也有许多新的发展。“国风”本身具有大量富有故事性、传奇性的文化要素,对内容创作而言是故事、人物、世界观设定的宝库。
2017年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有关于“实施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支持传统文化动漫创作,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也曾表示:“中国动漫艺术在主题和风格上都要走出中国道路。数千年的美术传统中既有文人的艺术,更有非常丰富的民间艺术,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
显然,要让动画番剧主流受众接受并喜爱传统文化要素,“创造性转化”尤其重要。“新国风”的“新”字,或许也正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存在——一方面要留存国风文化的内核不变,一方面也要脱离出“生搬硬套”的简单逻辑,以新鲜的形式吸引当下的主流年轻受众。
从《秦时明月》对历史故事背景下新世界观的搭建来看,其创新也正是这种“创造性转化”的逻辑体现。本次片单发布的《三十六骑》更是将《东观汉记》《资治通鉴》《后汉纪》等古籍中明确记载的真实事件进行合理化演绎,并通过诸子百家中史道墨释的核心思想推动人物行动,在动画技术加持下,相信能在优质IP基础上实现对国风文化的创新转化。
从用户需求到价值观导向到内容创作空间,将“国风”以创新之姿融入动画行业都是大势所趋,优酷动漫选择重点布局“新国风”元素国漫作品是找准了与市场趋势一致的战略方向。
3、赋能全产业链,优酷动漫如何创造共创多赢生态?
展望2021年,国漫番剧市场早已不是十余年前那个“凭爱发电”的行业。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各大视频平台不断加码投入,国漫番剧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内容层面蔓延到了IP起源、成长壮大的全过程。
在拥有可观的影响力之前,IP的形成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视频平台而言,提前布局就尤其重要了。《秦时明月》系列的发展源起于十余年前,伴随的是整个国漫行业甚至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史,而优酷动漫从《秦时明月》第一季起就与其展开了长期合作,全期陪伴助力这个IP成长到如今的国民地位。
新媒体时代里,“酒香也怕巷子深”情况越来越常见,即使是《秦时明月》这样高知名度的IP,也需要结合最新的行业动态进行传播。在第六季定档后,优酷与《秦时明月》一起发动了从宣传到商业化变现的全局联动,优酷动漫在站内打造了大IP一站式聚合专题,网友可通过优酷视频app搜索《秦时明月6沧海横流》参与“秦时百团争霸赛”活动,这种高互动性的游戏玩法大大提升了粉丝参与度;除了线上配合外,“线下探店打卡”、粉丝与《秦时明月》角色一起登上地铁大屏等创意活动也吸引了大量粉丝参与。
通过结合线上线下优势资源的一体化IP运营,《秦时明月》IP在新作推出后又迎来了全新的火爆势头。
背靠阿里经济体,优酷在动漫产业链里的一大独特优势是电商。在此前,优酷动漫已经推出会员购服务,打造了从观看到购买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观众的消费模式也由此从单一“内容消费”转化为“内容+商品消费”的聚合模式。这对动漫商业化开发来说消除了大量中间环节和障碍,提供了新的场景化概念,对动漫产业链中下游拓展意义重大。
此次发布会中的重磅项目《少年歌行2》就与优酷会员购联系紧密,其第一款官方手办“无心”以众筹的方式在淘宝造点新货平台上线,仅在20余天就超额完成了众筹金额,并持续保持增长。
读娱君认为,在IP全产业链发展的时代中,优酷动漫有足够优势去更有力地赋能优质动漫内容,与合作伙伴一起强化整体的商业化效应,最终反哺上游制作,催生更多优质内容生产。这也是动漫产业发展的良性方向——合理利用平台优势消除产业链中的种种障碍和鸿沟,发挥出优质动漫IP的最大潜在价值,最终实现多方共创多赢。
4月15日,在2021优酷年度发布会上,阿里文娱&创新事业群首席人才官、优酷人文&动漫业务总经理孙晓光 代表优酷动漫讲话。延续2020首次提出的“新国风”概念,优酷动漫将续写《秦时明月》及《少年歌行》两部两大爆款国漫。同时,网文顶流作品《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也已进入全面开发期。此外,优酷动漫还将与还将与书旗小说携手,将传统文化与优质IP结合,为优酷动漫的新国风赛道持续助力。
12月8日,优酷发起的《yoo~国漫很酷诶!》活动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举行,800人共赴国漫盛宴,观看了四大知名国漫IP幕后主创同台交流的对谈,并目睹了浪漫诗意的“秦时升明月”仪式。此次优酷携手四大知名国漫IP走进校园,不但让观众对国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优酷动漫品牌精准定位00后年轻学生的圈层文化。
近日,阿里巴巴与迪士尼签署授权协议,将授权优酷发布超过1000集迪士尼动画影视作品,这些作品亦可在阿里巴巴推出的电视机顶盒上播放。
"这是谁的青春,这是谁的少年?"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有关《秦时明月》的梦。但自2017年底第5季《君临天下》播出完毕后,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秦时明月》都未传出新的动态消息,《秦时明月》第六季什么时候上线也成为了广大网友关心的话题。
第十届“金猴奖”最具潜力奖提名之一《秦时明月第6部——沧海横流》第十届“金猴奖”最具潜力奖提名之一《魁拔3》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的评审工作已于近日拉开帷幕。据悉,本届大赛共收到来自20个国家的738件投稿。经过工作人员前期的资格审核,将698件参赛作品分成动画系列片、短片、动画剧本和漫画三组进行评审,11位评审要在三天时间里看完全部参赛作品,可谓任务繁重。在动画系列片的参赛作品中,一部针对非低幼人群的军事题材动漫作品《正义红师》让《动漫周刊》主编钟路明赞不绝口;而短片组的评委,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交流培训处副处长张浩则对此次参赛的短片作品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在原创漫画方面,香港著名漫画家刘云杰和台湾金漫奖主席陈治华提到今年的作品,都颇为兴奋,尤其有一部手绘作品让他们印象非常深刻,没有追求画技特效,回到动画的本质,返璞归真,看完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之感。组委会负责人表示,今年“金猴奖”的参赛作品呈现出了国际化、多元化、新锐化三大亮点。据悉,此次初评将评选出80部优秀作品,进入终评的角逐,最终谁能摘得金猴奖的金奖桂冠,届时见分晓。
第十届“金猴奖”最具潜力奖提名之一《秦时明月第6部——沧海横流》第十届“金猴奖”最具潜力奖提名之一《魁拔3》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的评审工作已于近日拉开帷幕。据悉,本届大赛共收到来自20个国家的738件投稿。经过工作人员前期的资格审核,将698件参赛作品分成动画系列片、短片、动画剧本和漫画三组进行评审,11位评审要在三天时间里看完全部参赛作品,可谓任务繁重。在动画系列片的参赛作品中,一部针对非低幼人群的军事题材动漫作品《正义红师》让《动漫周刊》主编钟路明赞不绝口;而短片组的评委,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交流培训处副处长张浩则对此次参赛的短片作品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在原创漫画方面,香港著名漫画家刘云杰和台湾金漫奖主席陈治华提到今年的作品,都颇为兴奋,尤其有一部手绘作品让他们印象非常深刻,没有追求画技特效,回到动画的本质,返璞归真,看完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之感。组委会负责人表示,今年“金猴奖”的参赛作品呈现出了国际化、多元化、新锐化三大亮点。据悉,此次初评将评选出80部优秀作品,进入终评的角逐,最终谁能摘得金猴奖的金奖桂冠,届时见分晓。
第一次在影院见识到女性观众用看吴彦祖的眼光、用形容张震的措辞来对待一个动画人物,细心留意着这只猴子的每一个眼神动作,从头到尾赞不绝口。近日,国产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奇迹般地排片由低走高,口碑爆棚,甚至还有影迷自发组成“自来水”义务宣传。因为近乎“奇迹”,于是《大圣》迅速被划归到营销案例的队伍中,仿佛它的成功也是投机取巧歪打正着之一种。但在一个忠实的“文本观察者”看来,若以票房、营销之火热遮蔽电影本身,也一样是本末倒置。这两年看了不少国产动画,从《魁拔》系列、《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到《一万年以后》、《十万个冷笑话》等等。看了各种形态的作品,也见了各路人马的努力与心酸,几乎可以这么说,《大圣》的胜利就像是遥不可及的中国动画梦忽然就提前实现了,简直是难以置信又让人眼红。把唐僧改写成年幼丧母且痴迷齐天大圣传说的小和尚,从一开始就倒置了传统的师徒关系,落魄英雄齐天大圣为尊,寂寂无名小和尚为卑,没有义务,没有使命,两个人要建立一种真实的不以佛祖为中介的情感羁绊,于是大圣奉命“保护”唐僧在这里成了大圣舍命“呵护”江流儿———(天命难违的)师徒关系改写为(精神之父与精神之子的)父子关系,一个丧父的儿子拯救了他的精神之父,一个落魄英雄在这种无条件信仰中又回收了真正的救赎。基于这种“父子关系”的情感设定,江流儿便承担起了“萌孩”的角色,调皮但执着,烦人又可爱。与此同时,这似乎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孙悟空的故事里没有等到佛祖的说服与化解,以至于结尾的忽然收笔也让人感到有些仓促和意外。没有佛祖的终极解锁,只有内心情感的爆发与自我挣脱,仅就现有的这一部作品而言,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圣》想讲的是一个适合大众文化基调的真心英雄的故事,而不再是一个充满原罪的神。大圣骄傲、孤单、威力无边,但也善良、无惧牺牲,无数反复观看《大圣》的观众情绪激动地提到了“感动”、“热血”、“帅”这样的关键词,打动他们的显然已经不是《西游记》这个故事,而是一个略带痞气又充满爱的超级英雄。由此也引出了一个新的争论,这种美国式的超级英雄到底是谁的成功?《大圣》真的能够扛起中国动画的旗帜吗?我们能在这部动画中找到很多美式动画大片的影子,这里像《功夫熊猫》那里像《千与千寻》,这也是认为《大圣》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核心观点,我们无非是看到了一部像美国动画的动画,何以至于沾沾自喜?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忽然想到去年年末上映的《十万个冷笑话》,众筹草根动画,最终票房过亿。颇具中国动画版复仇者联盟雏形的超级叙事得到了粉丝的热烈追捧,同时也让持秉承传统美学观念的专家感到恼火,把经典动画人物改成无“节操”、没下限、“萌大奶”是在向经典致敬还是在向日本动漫致敬?吐槽也算是艺术手法吗?如果说光有《大圣》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现在把这两部明显带着日/美漫动画风格却取得完美口碑和票房的国产动画放到一起,或许便能击中国产动画发展的核心要害———对于基础还很薄弱的中国原创动漫而言,日式还是美式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先成功地走上类型化之路。对于《日和》风格的《十万个冷笑话》和美漫风格的《大圣》而言,类型化是其成功的基本框架,在框架之下反复锤炼人物、完善叙事、打造细节是影片成功的根本保证。否则,所谓的“口碑”并不是营销的保证,口碑必须要与市场相结合,才谈得上票房。纵观院线上映的全年龄段国产动画,宣传语无非都是支持/振兴国产动画,潜台词都是制作者为了理想不抛弃不放弃地苦苦支撑,但观众最终只会为影片本身买单。也就是说,《大圣》的成功是影片本身的成功,也是创作者的成功,但不是营销的成功。票房不是为情怀的买单,是对类型片的认可。只有踏踏实实地先做好类型片,让一个行业进入良好的发展状态,将来或许我们才能做出更好更特别的“中国”动画。而能够载入动画史的作品必然是能够被反复观看的全年龄段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票房再高,也不会是中国动画的代表作。在上一个千年的结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了一部动画大片《宝莲灯》。称其为大片毫不为过,投资超千万,耗时四年,国际化的制作,全明星的团队,三首主题曲(张信哲《爱就一个字》、李玟《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刘欢《天地在我心》)耳熟能详,带着迪士尼的风格,最终斩获2500万元票房。当然,倒回去十多年,动画大片的境况也一样是遭遇中国动画本体论的争执,认为《宝莲灯》在商业上的成功未必不是美影厂在艺术上的退步。然而争执还未有个结果,这一点点商业的成功就已消散,未能延续。如今《大圣》呢?截止到本月5日,票房已经突破8亿元大关,并且官方消息宣布《大圣》下映延期至9月9日。在宣布全面胜利之后,以光线传媒为代表的大佬开始争抢续集。当许多人都关注《大圣》的时候,归来以后将怎样?既然观众都说了,我的意中人是只猴子,那就继续稳稳地走下去吧。至于转型,不妨拍上几部再说吧。
第一次在影院见识到女性观众用看吴彦祖的眼光、用形容张震的措辞来对待一个动画人物,细心留意着这只猴子的每一个眼神动作,从头到尾赞不绝口。近日,国产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奇迹般地排片由低走高,口碑爆棚,甚至还有影迷自发组成“自来水”义务宣传。因为近乎“奇迹”,于是《大圣》迅速被划归到营销案例的队伍中,仿佛它的成功也是投机取巧歪打正着之一种。但在一个忠实的“文本观察者”看来,若以票房、营销之火热遮蔽电影本身,也一样是本末倒置。这两年看了不少国产动画,从《魁拔》系列、《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到《一万年以后》、《十万个冷笑话》等等。看了各种形态的作品,也见了各路人马的努力与心酸,几乎可以这么说,《大圣》的胜利就像是遥不可及的中国动画梦忽然就提前实现了,简直是难以置信又让人眼红。把唐僧改写成年幼丧母且痴迷齐天大圣传说的小和尚,从一开始就倒置了传统的师徒关系,落魄英雄齐天大圣为尊,寂寂无名小和尚为卑,没有义务,没有使命,两个人要建立一种真实的不以佛祖为中介的情感羁绊,于是大圣奉命“保护”唐僧在这里成了大圣舍命“呵护”江流儿———(天命难违的)师徒关系改写为(精神之父与精神之子的)父子关系,一个丧父的儿子拯救了他的精神之父,一个落魄英雄在这种无条件信仰中又回收了真正的救赎。基于这种“父子关系”的情感设定,江流儿便承担起了“萌孩”的角色,调皮但执着,烦人又可爱。与此同时,这似乎也是我们第一次在孙悟空的故事里没有等到佛祖的说服与化解,以至于结尾的忽然收笔也让人感到有些仓促和意外。没有佛祖的终极解锁,只有内心情感的爆发与自我挣脱,仅就现有的这一部作品而言,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大圣》想讲的是一个适合大众文化基调的真心英雄的故事,而不再是一个充满原罪的神。大圣骄傲、孤单、威力无边,但也善良、无惧牺牲,无数反复观看《大圣》的观众情绪激动地提到了“感动”、“热血”、“帅”这样的关键词,打动他们的显然已经不是《西游记》这个故事,而是一个略带痞气又充满爱的超级英雄。由此也引出了一个新的争论,这种美国式的超级英雄到底是谁的成功?《大圣》真的能够扛起中国动画的旗帜吗?我们能在这部动画中找到很多美式动画大片的影子,这里像《功夫熊猫》那里像《千与千寻》,这也是认为《大圣》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核心观点,我们无非是看到了一部像美国动画的动画,何以至于沾沾自喜?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忽然想到去年年末上映的《十万个冷笑话》,众筹草根动画,最终票房过亿。颇具中国动画版复仇者联盟雏形的超级叙事得到了粉丝的热烈追捧,同时也让持秉承传统美学观念的专家感到恼火,把经典动画人物改成无“节操”、没下限、“萌大奶”是在向经典致敬还是在向日本动漫致敬?吐槽也算是艺术手法吗?如果说光有《大圣》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现在把这两部明显带着日/美漫动画风格却取得完美口碑和票房的国产动画放到一起,或许便能击中国产动画发展的核心要害———对于基础还很薄弱的中国原创动漫而言,日式还是美式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先成功地走上类型化之路。对于《日和》风格的《十万个冷笑话》和美漫风格的《大圣》而言,类型化是其成功的基本框架,在框架之下反复锤炼人物、完善叙事、打造细节是影片成功的根本保证。否则,所谓的“口碑”并不是营销的保证,口碑必须要与市场相结合,才谈得上票房。纵观院线上映的全年龄段国产动画,宣传语无非都是支持/振兴国产动画,潜台词都是制作者为了理想不抛弃不放弃地苦苦支撑,但观众最终只会为影片本身买单。也就是说,《大圣》的成功是影片本身的成功,也是创作者的成功,但不是营销的成功。票房不是为情怀的买单,是对类型片的认可。只有踏踏实实地先做好类型片,让一个行业进入良好的发展状态,将来或许我们才能做出更好更特别的“中国”动画。而能够载入动画史的作品必然是能够被反复观看的全年龄段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票房再高,也不会是中国动画的代表作。在上一个千年的结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了一部动画大片《宝莲灯》。称其为大片毫不为过,投资超千万,耗时四年,国际化的制作,全明星的团队,三首主题曲(张信哲《爱就一个字》、李玟《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刘欢《天地在我心》)耳熟能详,带着迪士尼的风格,最终斩获2500万元票房。当然,倒回去十多年,动画大片的境况也一样是遭遇中国动画本体论的争执,认为《宝莲灯》在商业上的成功未必不是美影厂在艺术上的退步。然而争执还未有个结果,这一点点商业的成功就已消散,未能延续。如今《大圣》呢?截止到本月5日,票房已经突破8亿元大关,并且官方消息宣布《大圣》下映延期至9月9日。在宣布全面胜利之后,以光线传媒为代表的大佬开始争抢续集。当许多人都关注《大圣》的时候,归来以后将怎样?既然观众都说了,我的意中人是只猴子,那就继续稳稳地走下去吧。至于转型,不妨拍上几部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