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动画电影观察:国产动画如何走出瓶颈期

2017
08/30
21:5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漫号
分享
数据
1580
0
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漫号
2017
/
08/30
21:51
1580
0
0
动画电影《大护法》票房不及预期

暑期档还没有结束,就有网友在“国产动画吧”中焦急地讨论起了今年是否近年来国产动画“最差暑期档”的话题——相比2015年创造排片奇迹的《大圣归来》,2016年稳扎稳打的多部好莱坞动画,今年的确显得相对沉闷。

2015年暑期档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不仅以9.5亿元的骄人成绩历史性地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更激发了观众对国产动画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信心。《大圣归来》与2016年的《大鱼海棠》(票房5.6亿元)、今年的《大护法》(票房0.8亿元)一起被网友们并称为国产动画的“三大”。正是它们的发力,让除了动漫迷之外的普通观众也看到了国产动画面向成人观众的强大吸引力。然而摆在眼前的另一面却是,面对越来越高的热情和期望,“三大”系列的票房持续走低。于是,在热切的期望和后继乏力的困境之间,国产动画如何走出瓶颈期就成了我们更关心的话题。

走出“黑马”迷思 冷静对待“国漫崛起”

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档动画基本呈现为一片独大的局面——7月上映的《神偷奶爸3》在没有其他好莱坞动画竞争的背景下,票房轻松过10亿元,相比之下《大护法》的0.8亿元就显得不够“成功”;6月上映的《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延续了这一超级IP的佳绩,收获1.4亿元:除此之外的其他动画片则几乎陷入了“无声”的状态。《玩偶奇兵》《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豆福传》和《阿唐奇遇》均没有超过5000万元,《牧野传奇》和《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更显惨淡。8月档的最大看点是正在上映的《赛尔号大电影6》和《十万个冷笑话2》。截至8月24日,《赛尔号大电影6》的票房为约8634万元,《十万个冷笑话2》票房为约9657万元,均没有改变暑期动画档整个大盘的可能。

“最差”所参照的显然是“三大”系列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巨大成功,尤其是作为国产动画崛起代表作的强势“黑马”《大圣归来》,让人们不自觉地就将它划定为国产动画的生产标准和产出要求,似乎一定要像“大圣”那样成功才算成功。客观地说,《大圣归来》的“自来水”票房奇迹几乎不可复制,否则同样饱含情怀的《大鱼海棠》和口碑甚佳的《大护法》就不应该在票房上相距如此之大。因此,面对国产动画的瓶颈,我们更应该做的正是走出“黑马”迷思,冷静对待“国漫崛起”。

在“三大”系列傲人的票房战绩背后,还有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数据,比如近5年大约2/3的国产动画片都没能取得超过2000万元的票房,又如《魁拔》系列前3部总投资过亿元,但票房却不足6000万元。也就是说,与其以《大圣归来》为标杆,将2017暑期档看作是严重退步,不如将其视作一个提醒:我们的国产动画崛起之路还很艰苦,“大圣”更适合看做一个阶段性成果。

再来看一组更有说服力的数据:2016年暑期档的25部动画总共斩获24亿元票房,其中6部——《愤怒的小鸟》(票房5.1亿元)《海底总动员2》(票房2.5亿元)《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票房1.1亿元)《大鱼海棠》(票房5.6亿元)《爱宠大机密》(票房3.8亿元)《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票房4.4亿元)——就贡献了22.5亿元,也就是说剩下的19部平均票房不足800万,而这才是国产动画的真实处境。从这个角度来看,2017暑期档动画并非真的是质量锐减导致“最差”,而是在没有大量引进国外动画和缺少国产“黑马”背景下的总量下跌。

精心打磨内容 探索国产动画类型化

当然,即便我们不对2017暑期档动画过分苛责,也不能就此回避国产动画电影在一波高潮之后遭遇的瓶颈问题。“三大”系列的票房走低再一次向我们验证了口碑不是保证,影片自身才是,更准确地说,合理的类型化才是。以日和风格的《十万个冷笑话》和美漫风格的《大圣归来》为例,合理的类型化是基础,在框架之下完善叙事、打磨细节是根本保证。在这个基础上,前者调用了近年来流行的糗文化/吐槽文化,在TV版剧集中培养了大批粉丝,后者则激活了《西游记》这个传统经典。换句话说,这两部电影的成功绝不是国漫精神的显灵,而是创作者的成功。

在类型化的基础上还要对故事进行耐心的打磨,制作技术提升的基础上,剧本仍然是关键。针对儿童的低幼动画通常需要观众的前期培养,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赛尔号》《大耳朵图图》等,在电视剧版的播放中就累积了一批小观众。而全年龄段的非低幼动画则对剧本有更高要求,尤其是在众多好莱坞动画的培养下,观众对故事的要求已经逐渐提高,仅凭支持国产漫画的口号并不能走太远,更重要的还是如何用类型来激活自己的文化。以“中国的皮克斯”为目标的追光动画,连续两部作品《小门神》和《阿唐奇遇》都遭遇了票房失利。应该说,注重技术的追光动画的确提升了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平,但剧本的平庸显然才是其失利的关键原因。《小门神》将故事分为天上和人间两条线,试图在二者交汇之下激活即将失落的传统文化,然而事实却是,门神这条线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充分,人间的故事又过于说教。比起《小门神》来,《阿唐奇遇》的好莱坞化更明显,看起来像是一部中国版的《玩具总动员》。

然而问题也还是出在剧本,成人观众认为叙事过于简单,华丽的技术流于中国元素的堆砌,低幼观众则又觉得不够有趣,于是再次回到前面提到的类型化问题。定位不准和剧本粗糙是追光动画遭遇失败的根本原因。

总之,对待国产动画,我们既应当有更高的要求,也应当有更多的耐心。我们一方面要明白,在日式漫画和美式漫画的夹缝中,要想走出自己的风格仍旧是艰难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产动画市场的拓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尽管今年暑期档动画显得战斗力不足,但整个国产动漫的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各大众筹平台源源不断的原创动画项目,还是Bilibili网站的大力推介,整个产出环境已经开始好转,一批又一批的潜在观众正在培养中。只要我们能讲出更多有趣的故事,相信未来一定能激活更多的观众。
免责声明:中国动漫产业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同类推荐

动画电影《大世界》表现力不亚于真人片

电影《大世界》定档海报近日,彩条屋影业宣布动画电影《大世界》(原名《好极了》)定档2018年1月12日,并发布定档海报和预告片。作为首部入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华语动画电影,《大世界》凭借极致的现实风格,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又一里程碑式的力作,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合力成就国产动画电影“四大”系列。影片由动画导演刘健完全独立完成。刘健一人包揽影片的编剧、导演、绘制、音乐制作等各项工作,影片共历时三年才得以完成。《大世界》的出现,再度丰富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类型。同时,《大世界》也获第5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等三项重大提名,奖项结果将于11月25日周六晚揭晓。极致“现实风”动画电影 表现力不亚于真人片《大世界》是一部荒诞诙谐、现实题材的动画电影,讲述了多股势力围绕一笔百万现金发生的连锁故事。面对巨额诱惑,各色人物做出不尽相同的选择,甚至不牺走上歧途。正如电影海报上标语所描述的一般:我们都想改变命运,我们终被命运改变。影片真实地展现出在“大世界”下,一群“小人物”的生存百态。其表现力度不亚于真人片,甚至更加残酷和冰冷。此次发布的定档预告尽显影片“现实+诙谐”的基调:关于对现实题材的处理,片中具有大量能让中国观众产生“代入感”的元素:首先,《大世界》的选景参考了诸多中国城市实景,十分考究。比如楼盘广告林立的马路边、拆迁工地、菜市场等。“接地气”的取景设计令观众对影片的熟悉感倍增;其次,影片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组中国社会群像:工地司机、“杀马特”青年、网吧小妹、民间科学家等角色纷纷登场。这些在真实社会中出现在我们身边、为大家熟知的人物,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最后,影片中还穿插了诸多大众关注的社会现象和议题,比如整容、拆迁、催婚等。在提高现实感的同时,丰富了影片的主题层次。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人物设计上也不同于动漫中常见的“萌化”形象,而是在五官、比例和衣着造型方面都竭力贴合真实世界。基于此,一个贴近现实、应有尽有的“大世界”跃然于银幕之上。《大世界》的另一亮点,是将“残酷现实”的内核与“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很大程度上的减弱了题材带来的的沉重感:例如剧情上的“反差”。看似冷酷的杀手,一边比着刀讨债,一边接电话回应推销电话:“我不买房,谢谢你”。这种在插科打挥的对白中穿插社会现象的表现方式,成就了影片的幽默性和深度性。不仅是剧情,影片的音乐也让人玩味。预告中的背景音乐采用了人声口哨,轻快又有点嘲讽味道的曲调似乎暗示了影片中无处不在的“诙谐”元素。因此,《大世界》拟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兼具“诙谐表达”和“现实深度”的观影体验。国产动画电影集齐“四大” 风格化影片开拓市场新领域《大世界》的上映,对于丰富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出现了被称为“三大”系列的佳作。而推出这三部作品的彩条屋影业此番出品《大世界》,可谓成功集结国产动画电影“四大”系列:《大圣归来》再现了经典名著的“燃”,《大鱼海棠》展现了东方古韵的“美”,《大护法》是新奇大胆的想象, 《大世界》作为一部极致的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在拓展成人动画电影类型方面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彩条屋影业一直致力于发展更多风格化的动画作品,以满足中国观众的多样需求,让国产动画电影能够实现更多“可能”。动画电影《大世界》定档2018年1月12日,预告片现已发布,可在线观看。

电影《大世界》定档海报近日,彩条屋影业宣布动画电影《大世界》(原名《好极了》)定档2018年1月12日,并发布定档海报和预告片。作为首部入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华语动画电影,《大世界》凭借极致的现实风格,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又一里程碑式的力作,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合力成就国产动画电影“四大”系列。影片由动画导演刘健完全独立完成。刘健一人包揽影片的编剧、导演、绘制、音乐制作等各项工作,影片共历时三年才得以完成。《大世界》的出现,再度丰富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类型。同时,《大世界》也获第5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等三项重大提名,奖项结果将于11月25日周六晚揭晓。极致“现实风”动画电影 表现力不亚于真人片《大世界》是一部荒诞诙谐、现实题材的动画电影,讲述了多股势力围绕一笔百万现金发生的连锁故事。面对巨额诱惑,各色人物做出不尽相同的选择,甚至不牺走上歧途。正如电影海报上标语所描述的一般:我们都想改变命运,我们终被命运改变。影片真实地展现出在“大世界”下,一群“小人物”的生存百态。其表现力度不亚于真人片,甚至更加残酷和冰冷。此次发布的定档预告尽显影片“现实+诙谐”的基调:关于对现实题材的处理,片中具有大量能让中国观众产生“代入感”的元素:首先,《大世界》的选景参考了诸多中国城市实景,十分考究。比如楼盘广告林立的马路边、拆迁工地、菜市场等。“接地气”的取景设计令观众对影片的熟悉感倍增;其次,影片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一组中国社会群像:工地司机、“杀马特”青年、网吧小妹、民间科学家等角色纷纷登场。这些在真实社会中出现在我们身边、为大家熟知的人物,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最后,影片中还穿插了诸多大众关注的社会现象和议题,比如整容、拆迁、催婚等。在提高现实感的同时,丰富了影片的主题层次。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人物设计上也不同于动漫中常见的“萌化”形象,而是在五官、比例和衣着造型方面都竭力贴合真实世界。基于此,一个贴近现实、应有尽有的“大世界”跃然于银幕之上。《大世界》的另一亮点,是将“残酷现实”的内核与“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很大程度上的减弱了题材带来的的沉重感:例如剧情上的“反差”。看似冷酷的杀手,一边比着刀讨债,一边接电话回应推销电话:“我不买房,谢谢你”。这种在插科打挥的对白中穿插社会现象的表现方式,成就了影片的幽默性和深度性。不仅是剧情,影片的音乐也让人玩味。预告中的背景音乐采用了人声口哨,轻快又有点嘲讽味道的曲调似乎暗示了影片中无处不在的“诙谐”元素。因此,《大世界》拟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兼具“诙谐表达”和“现实深度”的观影体验。国产动画电影集齐“四大” 风格化影片开拓市场新领域《大世界》的上映,对于丰富国产动画电影市场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出现了被称为“三大”系列的佳作。而推出这三部作品的彩条屋影业此番出品《大世界》,可谓成功集结国产动画电影“四大”系列:《大圣归来》再现了经典名著的“燃”,《大鱼海棠》展现了东方古韵的“美”,《大护法》是新奇大胆的想象, 《大世界》作为一部极致的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在拓展成人动画电影类型方面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彩条屋影业一直致力于发展更多风格化的动画作品,以满足中国观众的多样需求,让国产动画电影能够实现更多“可能”。动画电影《大世界》定档2018年1月12日,预告片现已发布,可在线观看。

2503 0 0

国产动画电影全年龄化生态正在形成

前两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分别以9.57亿元和5.65亿元票房,获得当年暑期档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并引发全民热议。到了今年,“小黄人”在暑期档一众动画参赛选手的包围下持续领跑,《神偷奶爸3》 至今已揽下10.37亿元票房。尽管今年没有再出现像“大圣”“大鱼”这样的“现象级选手”,但让人欣喜的是,暑期档不再被低幼动画电影霸占,出现了更多不同类型题材的高质量国产作品。[现象] 《十万个冷笑话2》成唯一破亿国产动画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神偷奶爸3》自7月7日开画之后首周便收获4.44亿元票房,之后两周相对平稳的日票房帮助“小黄人”毫无悬念拿下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不过作为系列第三部,影片口碑有所下降。紧随“小黄人”其后的便是国产动画电影的混战。极具个人风格的《大护法》是光线传媒继《大鱼海棠》 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作品,题材画风引发圈内热议,不少深度动画电影爱好者更在诸多社交平台上为它甘当“自来水”,不过这部豆瓣8.0分的口碑款最终票房未过亿,报收8759万元。7月下旬,追光动画继《小门神》之后的新作《阿唐奇遇》,以及邀请了皮克斯、梦工厂团队人员参与制作的《豆福传》,这两部合家欢国产动画都未在市场上引起大水花,3039万元与1590万元的票房很难让制作方收回成本。其余如《功夫小兔侠》《牧野传奇》《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等票房都只有小几百万,首登大银幕的《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则依靠电视版观众的基础赢得了4190万元票房。暑期档临近尾声时,市场又迎来了两匹国产黑马。8月18日上映的《十万个冷笑话2》在上映8天后票房成功突破1亿元,目前1.22亿元的累计票房已成功追平三年前第一部的成绩,并成为目前暑期档唯一破亿的国产动画电影,豆瓣7.7分的评价也比第一部刚及格的表现优秀很多。另一部暑期年年见的“大IP”低幼向作品《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上映13天也已累计9750万元票房。[趋势] 国产动画电影全年龄化生态正在形成尽管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中未出现“现象级爆款”,但短短两个月还是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惊喜,尤其是国产动画电影在类型题材上的丰富与突破让许多青年动画爱好者欣喜不已,观众的认可也让这个暑期档相比以往多了好几部豆瓣7分以上的国产佳作。过去国产动画一直被诟病题材太窄,低幼化现象严重,而随着“大圣”“大鱼”的出现,国产动画全年龄化生态正在逐渐形成,今年暑期档正是佐证。从受众来讲,除低龄观众较熟悉的《大耳朵图图》《赛尔号》等电视动画IP电影,有向迪士尼与皮克斯风格看齐的《阿唐奇遇》《豆福传》等合家欢向作品,还有《大护法》《十万个冷笑话2》这样极具特色的成年向动画电影。目标受众是青少年与成年观众,制作方自然会在剧本上花更多心思。豆瓣分数仅次于“大圣”的“8分国产良心”《大护法》,充满隐喻的人设与情节设计、结合水墨画与简笔画的奇特画风,都让这部实验气息浓厚的“成人童话”在上映期间成为热议话题。而豆瓣7.2分的《阿唐奇遇》吸取了《小门神》的教训,不仅在剧情设计上更加老少咸宜,还巧妙地将茶文化融入故事中,最终成就了一部趣味横生的“茶宠总动员”,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植根于“吐槽文化”的《十万个冷笑话2》 则把如今那些已习惯“没有弹幕就看不下去”的年轻观众吸引进了电影院。影片对《哆啦A梦》等知名动画,《速度与激情》等好莱坞大片,以及希腊、北欧、东方神话等元素进行了重新解构,剧情上如“脑洞世界”“人物降次元消解”的创意也让人惊艳。[思考] 爆款不是目的,作品走心才可期“小黄人”票房遥遥领先实际讨论度却不高,国产动画口碑佳作不少,在市场表现上却几乎“全军覆没”,“叫好不叫座”的魔咒又一次在国产动画上应验。客观来讲,暑期档前有“小黄人”,后有“现象级”《战狼2》,两个月内国产动画电影的排片空间并不大。再者“事不过三”,2015年“大圣”头炮打响,至今仍稳居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位置;去年的《大鱼海棠》已是口碑褒贬不一,但仍凭借“十二年情怀”“吐槽热”拿下超5亿元票房;而今年讨论热度最高的《大护法》没有IP基础,题材更是小众,圈内口碑再高,也不足以让已看了两年“国产动画良心”而愈加挑剔的广大观众埋单。《大护法》导演不思凡曾经说过,他刚到杭州发展时,几乎所有原创动画人都在问:“动画怎么样做才商业?动画应该怎么样赚钱?”后来他选择捂上耳朵,专心做自己的作品。想要造就“现象级爆款”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爆款”永远不能成为动画人创作的目的。“走心”作品能让愈加成熟的中国观众认可,而“走肾”也许只能让影片沦为“影院一日游”产品。

前两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分别以9.57亿元和5.65亿元票房,获得当年暑期档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并引发全民热议。到了今年,“小黄人”在暑期档一众动画参赛选手的包围下持续领跑,《神偷奶爸3》 至今已揽下10.37亿元票房。尽管今年没有再出现像“大圣”“大鱼”这样的“现象级选手”,但让人欣喜的是,暑期档不再被低幼动画电影霸占,出现了更多不同类型题材的高质量国产作品。[现象] 《十万个冷笑话2》成唯一破亿国产动画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神偷奶爸3》自7月7日开画之后首周便收获4.44亿元票房,之后两周相对平稳的日票房帮助“小黄人”毫无悬念拿下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不过作为系列第三部,影片口碑有所下降。紧随“小黄人”其后的便是国产动画电影的混战。极具个人风格的《大护法》是光线传媒继《大鱼海棠》 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作品,题材画风引发圈内热议,不少深度动画电影爱好者更在诸多社交平台上为它甘当“自来水”,不过这部豆瓣8.0分的口碑款最终票房未过亿,报收8759万元。7月下旬,追光动画继《小门神》之后的新作《阿唐奇遇》,以及邀请了皮克斯、梦工厂团队人员参与制作的《豆福传》,这两部合家欢国产动画都未在市场上引起大水花,3039万元与1590万元的票房很难让制作方收回成本。其余如《功夫小兔侠》《牧野传奇》《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等票房都只有小几百万,首登大银幕的《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则依靠电视版观众的基础赢得了4190万元票房。暑期档临近尾声时,市场又迎来了两匹国产黑马。8月18日上映的《十万个冷笑话2》在上映8天后票房成功突破1亿元,目前1.22亿元的累计票房已成功追平三年前第一部的成绩,并成为目前暑期档唯一破亿的国产动画电影,豆瓣7.7分的评价也比第一部刚及格的表现优秀很多。另一部暑期年年见的“大IP”低幼向作品《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上映13天也已累计9750万元票房。[趋势] 国产动画电影全年龄化生态正在形成尽管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中未出现“现象级爆款”,但短短两个月还是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惊喜,尤其是国产动画电影在类型题材上的丰富与突破让许多青年动画爱好者欣喜不已,观众的认可也让这个暑期档相比以往多了好几部豆瓣7分以上的国产佳作。过去国产动画一直被诟病题材太窄,低幼化现象严重,而随着“大圣”“大鱼”的出现,国产动画全年龄化生态正在逐渐形成,今年暑期档正是佐证。从受众来讲,除低龄观众较熟悉的《大耳朵图图》《赛尔号》等电视动画IP电影,有向迪士尼与皮克斯风格看齐的《阿唐奇遇》《豆福传》等合家欢向作品,还有《大护法》《十万个冷笑话2》这样极具特色的成年向动画电影。目标受众是青少年与成年观众,制作方自然会在剧本上花更多心思。豆瓣分数仅次于“大圣”的“8分国产良心”《大护法》,充满隐喻的人设与情节设计、结合水墨画与简笔画的奇特画风,都让这部实验气息浓厚的“成人童话”在上映期间成为热议话题。而豆瓣7.2分的《阿唐奇遇》吸取了《小门神》的教训,不仅在剧情设计上更加老少咸宜,还巧妙地将茶文化融入故事中,最终成就了一部趣味横生的“茶宠总动员”,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植根于“吐槽文化”的《十万个冷笑话2》 则把如今那些已习惯“没有弹幕就看不下去”的年轻观众吸引进了电影院。影片对《哆啦A梦》等知名动画,《速度与激情》等好莱坞大片,以及希腊、北欧、东方神话等元素进行了重新解构,剧情上如“脑洞世界”“人物降次元消解”的创意也让人惊艳。[思考] 爆款不是目的,作品走心才可期“小黄人”票房遥遥领先实际讨论度却不高,国产动画口碑佳作不少,在市场表现上却几乎“全军覆没”,“叫好不叫座”的魔咒又一次在国产动画上应验。客观来讲,暑期档前有“小黄人”,后有“现象级”《战狼2》,两个月内国产动画电影的排片空间并不大。再者“事不过三”,2015年“大圣”头炮打响,至今仍稳居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位置;去年的《大鱼海棠》已是口碑褒贬不一,但仍凭借“十二年情怀”“吐槽热”拿下超5亿元票房;而今年讨论热度最高的《大护法》没有IP基础,题材更是小众,圈内口碑再高,也不足以让已看了两年“国产动画良心”而愈加挑剔的广大观众埋单。《大护法》导演不思凡曾经说过,他刚到杭州发展时,几乎所有原创动画人都在问:“动画怎么样做才商业?动画应该怎么样赚钱?”后来他选择捂上耳朵,专心做自己的作品。想要造就“现象级爆款”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爆款”永远不能成为动画人创作的目的。“走心”作品能让愈加成熟的中国观众认可,而“走肾”也许只能让影片沦为“影院一日游”产品。

新浪动漫 2030天前
1582 0 0

王微的第二部电影《阿唐奇遇》没扳回一局

他是投资者、创作者、经营者、创业者,这些身份的叠加为什么没让王微做成一个好动画?王微的第二部电影《阿唐奇遇》7月21日首映,最高排片只有不到8%,制作成本8500万元,最终票房停留在了3015万元。这也意味着王微没有靠他的第二部作品扳回一局。2016年元旦上映的处女作《小门神》同样是近亿总投资,首周末还拿到了10%以上的排片,总票房7800万。值得注意的是,《阿唐奇遇》上映时的人气已经大幅退步,百度指数只有18000左右,而《小门神》上映首周末达到了50000多。这或许可以解释电影同行们的兴趣缺缺,《阿唐奇遇》得到的宣传和发行资源非常有限。联合出品和发行公司是依托于大地院线的大地电影,除此之外合作方还有优漫卡通、横店影业和金逸影视,都不是宣发公司的第一梯队。一年之前,王微得到的还远不仅此。阿里影业宣布成为《小门神》的联合投资方和发行方,为其投入了上百万美元,承接了路演、宣传、衍生品推广等等。联合出品公司还包括:腾讯、百度网讯、格瓦拉,联合发行、中影。这些曾经合作的公司,都没有再出现在《阿唐奇遇》的阵容之中。“追光动画”是王微的第二次创业。2012年,声称“厌倦了视频行业版权价格战的”王微卖掉了自己创办了7年的土豆网。他一年之后正式宣布与合伙人于洲、袁野创办一家动画公司,并声称将用2年的时间推出一部长篇。王微是动画迷——他作为观众,就像很多人一样,曾经从《飞屋环游记》、《超人总动员》、《驯龙记》这样优秀的动画电影中得到莫大的乐趣,“干净的故事,又引人思考”。“追光”的寓意,据说指的是动画给观众留下的长久影响:一个雪人,向着太阳奔跑,慢慢融化,也留下东西在世界上,“时间流逝,故事流传。”王微在土豆合并优酷之后,身家超过一亿美元。之后,追光动画也接受了IDG、纪源资本的风险投资,两轮加起来共获得2500万美元。从互联网平台到动画制作,完全是两个行业。但有资本、有名声的王微,找到了一条入门、搭建团队的办法——到好莱坞去。王微和进入梦工厂、皮克斯以及投资圈的人聊了一圈,并声称“在几个月后找到了脉络”。追光逐渐从最初十几个人的团队发展到了190多人,一些从海外回来的经验丰富的人担任骨干岗位。王微在第一次去加州时招募到三位美国电影业内员工,两位是华裔动画师,一位是曾就职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工业光魔的美国人。在动画电影制作过程中,人力成本会占到总成本的60%-80%。当前期剧本、3D建模完成之后,制作就进入繁琐的动画和渲染部分,一个动画师往往几个小时甚至只能做出一秒的画面。但2012年是个好时候。中国的动画粉丝正在期待真正的国产主流作品。中国电影市场正在急速增长,2012年总票房为170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动画被认为是下一个增长热点:2011年《功夫熊猫2》中国票房6.17亿元,这让梦工厂CEO卡森伯格决定在上海创办梦工厂分部。也正是抱着这种期待,《大鱼海棠》在当初凭借着一支亮眼的Flash短片获得了158万的众筹投资。导演田晓鹏、杨志刚(不思凡)也都已经在电视和网络动画领域工作多年,他们后来分别推出了《大圣归来》和《大护法》。在动画圈,王微像一个声势浩大的“外来者”。王微到好莱坞公司去挖人,一方面是由于他对那里技术的向往,另一方面则也是由于他和国内动画人才的距离。一位要求匿名的动画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他(王微)原来不在动画圈里,突然进来了,也没有什么人脉的积累。我们圈子本来是很封闭的,大家不是很喜欢外人。要找好手的话,他想一下从海外挖过来……这也是动画圈的现状,一些老板刻意地去追求技术,还有能爆的项目。大家都一味地模仿迪士尼,这种形式是行不通的。包括迪士尼也在跟国内合作做片子,故事也还是不行的。”事实证明,王微在好莱坞的人力投资并非没有成效——追光曾经因为技术引发过期待。2015年7月底,《大圣归来》还在电影院继续冲击着动画票房纪录的时候,《小门神》因为一支预告片同样掀起了讨论。这支预告的动画制作水准成了一个不小的亮点——人物生动而自然,无论是拨开梅花枝条抖落一片雪的镜头,还是一把宝剑中映出一张脸的画面的质量,都让人印象深刻。然而,五个月之后《小门神》全片正式上映,却令一些原本期待“好故事”的人感到失望了。作为一部剧情片,它无论在人物主要矛盾、起承转合的设计、感情把握等戏剧工作上都显得混乱不清。今年,追光第二部动画《阿唐奇遇》仍然给观众带来这样的感受:中规中矩的开头,摇摆不定的线索,莫名其妙的高潮以及自圆其说的结尾。另一个问题在松散莫名的情节下浮现出来:两部电影缺乏核心价值观。《小门神》一直没有理清“守旧”和“改变”的关系,这让它停留在说教的气氛里。《阿唐奇遇》里的阿唐用顽劣掩饰纠结,希望解决“为什么自己和大家看起来不一样”的问题,但在故事结尾,他看起来像是用意念说服了自己,轻轻松松摆脱了困惑。由于孱弱无力的价值表达,观众无法从这两个拟人化的故事里得到情感上的共鸣。而反观《大圣归来》和《大护法》,虽然同样在情节、画面上有所缺失,却因为价值观带来的情绪感染力获得大众认可,继而获得了票房成功。故事薄弱和价值观缺失的最大原因,被认为是公司权力结构的问题。今年年初,追光动画的制片人于洲在接受采访时说,《阿唐奇遇》在宣传上,“为了精准地传达影片的信息”,预告片都是王微自己亲手剪辑的。在追光,王微是CEO、制片人、导演、编剧。动画制作的第一阶段中,“从概念、大纲到剧本创作”,他是主要负责人。公司员工能够提意见,而真正有改动权的人只有他一个。创作一直是王微保持自信的一个领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王微表示,写原创故事是对他来说最有乐趣、也是最符合其初衷的工作内容。王微26岁那年写过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等待夏天》,数年以后在杂志《收获》发表。他向记者回忆了《收获》编辑曾经对他说过的话,“你当初就应该继续写小说,为什么要开公司呢,多浪费?”2011年,土豆充满波折的上市前夕,王微还分出了大部分精力去写了一部话剧《大院》(“以北京旧城改造为背景,讲述了大院里和周边人物的命运变化”)。话剧演了三场,销售情况达到了“爆满”的水准。他热衷于回答“为什么喜欢做电影,而且是动画电影”这样的问题,给出的答案其实看上去很真诚:“因为能够有想象空间,有机会能够造出一个世界,最好看到一些我们平常想象不到的东西,它能够活过来。”不过,王微的想象动机之一,是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他在《阿唐奇遇》上映之前对记者说:“我对现实题材东西兴趣不是太大,很无聊,就是每天鸡零狗碎的事,嗯,今天谁爱上谁了,谁又怎么着,就是人和人之间这点关系都已经写了几千年了,有毛写的?没什么兴趣。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嘛,对吧。”王微的决定和创作的规律形成了一个悖论:作为最古老的传播方式之一,讲故事的目的不是传达故事本身——那是新闻报道的目的——而是把故事融入讲故事人的生活之中,从而把故事当作经验传递给听故事人。按照瓦尔特·本雅明的说法,“故事就带有讲故事人的印记,正如陶器上带有制陶人的手印一样。”在《阿唐奇遇》结束这段时间里,王微一直在试图寻找失败的原因。他归纳了市场环境造成的劣势,“今年的电影大盘一直低迷”。在和《大护法》比较时,他认为《阿唐奇遇》产生的话题性不够——现在的他看起来意识到了“现实题材”的意义:“可能我们以后还是要多做些社会批判性的话题,比如平等、体制、偏见,谁都可以插两句……”此外,还有对自己目标观众的怀疑。“看《阿唐奇遇》的主流受众在传播力上比年轻观众要逊色很多”,主流是“30几岁的家长”,而“十几、二十几岁的人看得比较少,所以参与传播的人就少了。”这意味着王微在“现实题材”之外开始怀疑追光另一个立足点:“合家欢”电影。“合家欢”是个温和的说法,按照中国目前既有产品的特征,它更合适的说法应该是“小朋友也能看得下去的动画片”。王微认为追光在技术上应该做最能够带来大银幕视觉冲击力的3D长片;但在故事上,44岁的他说,“希望能够和两岁的儿子一起分享他的故事。”“合家欢”曾经被认为是市场潜力颇高的产品类型。它的最好代表应该是《神偷奶爸》,第三部在2017年都取得首周末40%以上的排片份额,最终票房超过了10亿。而2000年代以来从电视上火起来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和《熊出没》票房亮眼,也被证明有巨大的衍生品潜力。但是市场很快发生了转向。2015年的《大圣归来》和2017年的《大护法》都证明动画电影在中国还可能拥有心智更成熟的受众。如果王微要抓住他们,之前塑造的动画形象就会显得格格不入。王微原本希望自己会在“拍电影”这事上,最终得到一个和从前一样令人尊敬的结果。他有一种坚持的决心:“电影怎么回事,我们真的说不清楚。所以做好准备,一部不行,第二部,第二部不行,然后第三部,然后我们再有机会能够多做几次尝试,对吧?”在王微创办土豆的经历中,他享受过“创造者”的喜悦。他年少时在美国和法国各住了8年和1年,拿到国际商务、计算机科学、MBA三个学位,90年代末在休斯公司做卫星宽带和卫星电视业务,是贝塔斯曼在线中国执行总裁。他这样描述自己最在乎的感受:“我觉得做成任何事情都肯定不能重复别人成功过的,只要任何一个人已经成功过了,就会有几千几万人模仿,就很难有机会能够出来。”早在为《阿唐奇遇》做宣传和点映的过程中,就不断有一些观众向王微表示,茶宠玩具的设计,令人很难不想到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他主动向记者提到得到的这个反馈,说这令他感到“很惭愧”。他有一种解释的方式:“我们努力地想要做一个全新的感觉出来,但他们为什么还会觉得像?是什么地方让他们感觉像?一方面,你肯定会受前人的影响,而且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大师们的影响;但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又要想能够留下自己的印记,那一定要是全新的。所以这两个是矛盾的。”不过,王微承认一点,他没有找到自己“独有的风格”:“我现在还在找,还在痛苦,说实话。”追光将在2018年年中推出第三部作品,仍然是由王微导演、编剧,名为《猫与桃花源》。《阿唐奇遇》下档之后,王微开始说他之前从未说过的话:“如果一直就是这样的票房形势,那《猫》怎么办?”“我确实也是经营者,也会觉得自己一直做原创,这野心也太大了吧。”

他是投资者、创作者、经营者、创业者,这些身份的叠加为什么没让王微做成一个好动画?王微的第二部电影《阿唐奇遇》7月21日首映,最高排片只有不到8%,制作成本8500万元,最终票房停留在了3015万元。这也意味着王微没有靠他的第二部作品扳回一局。2016年元旦上映的处女作《小门神》同样是近亿总投资,首周末还拿到了10%以上的排片,总票房7800万。值得注意的是,《阿唐奇遇》上映时的人气已经大幅退步,百度指数只有18000左右,而《小门神》上映首周末达到了50000多。这或许可以解释电影同行们的兴趣缺缺,《阿唐奇遇》得到的宣传和发行资源非常有限。联合出品和发行公司是依托于大地院线的大地电影,除此之外合作方还有优漫卡通、横店影业和金逸影视,都不是宣发公司的第一梯队。一年之前,王微得到的还远不仅此。阿里影业宣布成为《小门神》的联合投资方和发行方,为其投入了上百万美元,承接了路演、宣传、衍生品推广等等。联合出品公司还包括:腾讯、百度网讯、格瓦拉,联合发行、中影。这些曾经合作的公司,都没有再出现在《阿唐奇遇》的阵容之中。“追光动画”是王微的第二次创业。2012年,声称“厌倦了视频行业版权价格战的”王微卖掉了自己创办了7年的土豆网。他一年之后正式宣布与合伙人于洲、袁野创办一家动画公司,并声称将用2年的时间推出一部长篇。王微是动画迷——他作为观众,就像很多人一样,曾经从《飞屋环游记》、《超人总动员》、《驯龙记》这样优秀的动画电影中得到莫大的乐趣,“干净的故事,又引人思考”。“追光”的寓意,据说指的是动画给观众留下的长久影响:一个雪人,向着太阳奔跑,慢慢融化,也留下东西在世界上,“时间流逝,故事流传。”王微在土豆合并优酷之后,身家超过一亿美元。之后,追光动画也接受了IDG、纪源资本的风险投资,两轮加起来共获得2500万美元。从互联网平台到动画制作,完全是两个行业。但有资本、有名声的王微,找到了一条入门、搭建团队的办法——到好莱坞去。王微和进入梦工厂、皮克斯以及投资圈的人聊了一圈,并声称“在几个月后找到了脉络”。追光逐渐从最初十几个人的团队发展到了190多人,一些从海外回来的经验丰富的人担任骨干岗位。王微在第一次去加州时招募到三位美国电影业内员工,两位是华裔动画师,一位是曾就职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工业光魔的美国人。在动画电影制作过程中,人力成本会占到总成本的60%-80%。当前期剧本、3D建模完成之后,制作就进入繁琐的动画和渲染部分,一个动画师往往几个小时甚至只能做出一秒的画面。但2012年是个好时候。中国的动画粉丝正在期待真正的国产主流作品。中国电影市场正在急速增长,2012年总票房为170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动画被认为是下一个增长热点:2011年《功夫熊猫2》中国票房6.17亿元,这让梦工厂CEO卡森伯格决定在上海创办梦工厂分部。也正是抱着这种期待,《大鱼海棠》在当初凭借着一支亮眼的Flash短片获得了158万的众筹投资。导演田晓鹏、杨志刚(不思凡)也都已经在电视和网络动画领域工作多年,他们后来分别推出了《大圣归来》和《大护法》。在动画圈,王微像一个声势浩大的“外来者”。王微到好莱坞公司去挖人,一方面是由于他对那里技术的向往,另一方面则也是由于他和国内动画人才的距离。一位要求匿名的动画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他(王微)原来不在动画圈里,突然进来了,也没有什么人脉的积累。我们圈子本来是很封闭的,大家不是很喜欢外人。要找好手的话,他想一下从海外挖过来……这也是动画圈的现状,一些老板刻意地去追求技术,还有能爆的项目。大家都一味地模仿迪士尼,这种形式是行不通的。包括迪士尼也在跟国内合作做片子,故事也还是不行的。”事实证明,王微在好莱坞的人力投资并非没有成效——追光曾经因为技术引发过期待。2015年7月底,《大圣归来》还在电影院继续冲击着动画票房纪录的时候,《小门神》因为一支预告片同样掀起了讨论。这支预告的动画制作水准成了一个不小的亮点——人物生动而自然,无论是拨开梅花枝条抖落一片雪的镜头,还是一把宝剑中映出一张脸的画面的质量,都让人印象深刻。然而,五个月之后《小门神》全片正式上映,却令一些原本期待“好故事”的人感到失望了。作为一部剧情片,它无论在人物主要矛盾、起承转合的设计、感情把握等戏剧工作上都显得混乱不清。今年,追光第二部动画《阿唐奇遇》仍然给观众带来这样的感受:中规中矩的开头,摇摆不定的线索,莫名其妙的高潮以及自圆其说的结尾。另一个问题在松散莫名的情节下浮现出来:两部电影缺乏核心价值观。《小门神》一直没有理清“守旧”和“改变”的关系,这让它停留在说教的气氛里。《阿唐奇遇》里的阿唐用顽劣掩饰纠结,希望解决“为什么自己和大家看起来不一样”的问题,但在故事结尾,他看起来像是用意念说服了自己,轻轻松松摆脱了困惑。由于孱弱无力的价值表达,观众无法从这两个拟人化的故事里得到情感上的共鸣。而反观《大圣归来》和《大护法》,虽然同样在情节、画面上有所缺失,却因为价值观带来的情绪感染力获得大众认可,继而获得了票房成功。故事薄弱和价值观缺失的最大原因,被认为是公司权力结构的问题。今年年初,追光动画的制片人于洲在接受采访时说,《阿唐奇遇》在宣传上,“为了精准地传达影片的信息”,预告片都是王微自己亲手剪辑的。在追光,王微是CEO、制片人、导演、编剧。动画制作的第一阶段中,“从概念、大纲到剧本创作”,他是主要负责人。公司员工能够提意见,而真正有改动权的人只有他一个。创作一直是王微保持自信的一个领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王微表示,写原创故事是对他来说最有乐趣、也是最符合其初衷的工作内容。王微26岁那年写过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等待夏天》,数年以后在杂志《收获》发表。他向记者回忆了《收获》编辑曾经对他说过的话,“你当初就应该继续写小说,为什么要开公司呢,多浪费?”2011年,土豆充满波折的上市前夕,王微还分出了大部分精力去写了一部话剧《大院》(“以北京旧城改造为背景,讲述了大院里和周边人物的命运变化”)。话剧演了三场,销售情况达到了“爆满”的水准。他热衷于回答“为什么喜欢做电影,而且是动画电影”这样的问题,给出的答案其实看上去很真诚:“因为能够有想象空间,有机会能够造出一个世界,最好看到一些我们平常想象不到的东西,它能够活过来。”不过,王微的想象动机之一,是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他在《阿唐奇遇》上映之前对记者说:“我对现实题材东西兴趣不是太大,很无聊,就是每天鸡零狗碎的事,嗯,今天谁爱上谁了,谁又怎么着,就是人和人之间这点关系都已经写了几千年了,有毛写的?没什么兴趣。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嘛,对吧。”王微的决定和创作的规律形成了一个悖论:作为最古老的传播方式之一,讲故事的目的不是传达故事本身——那是新闻报道的目的——而是把故事融入讲故事人的生活之中,从而把故事当作经验传递给听故事人。按照瓦尔特·本雅明的说法,“故事就带有讲故事人的印记,正如陶器上带有制陶人的手印一样。”在《阿唐奇遇》结束这段时间里,王微一直在试图寻找失败的原因。他归纳了市场环境造成的劣势,“今年的电影大盘一直低迷”。在和《大护法》比较时,他认为《阿唐奇遇》产生的话题性不够——现在的他看起来意识到了“现实题材”的意义:“可能我们以后还是要多做些社会批判性的话题,比如平等、体制、偏见,谁都可以插两句……”此外,还有对自己目标观众的怀疑。“看《阿唐奇遇》的主流受众在传播力上比年轻观众要逊色很多”,主流是“30几岁的家长”,而“十几、二十几岁的人看得比较少,所以参与传播的人就少了。”这意味着王微在“现实题材”之外开始怀疑追光另一个立足点:“合家欢”电影。“合家欢”是个温和的说法,按照中国目前既有产品的特征,它更合适的说法应该是“小朋友也能看得下去的动画片”。王微认为追光在技术上应该做最能够带来大银幕视觉冲击力的3D长片;但在故事上,44岁的他说,“希望能够和两岁的儿子一起分享他的故事。”“合家欢”曾经被认为是市场潜力颇高的产品类型。它的最好代表应该是《神偷奶爸》,第三部在2017年都取得首周末40%以上的排片份额,最终票房超过了10亿。而2000年代以来从电视上火起来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和《熊出没》票房亮眼,也被证明有巨大的衍生品潜力。但是市场很快发生了转向。2015年的《大圣归来》和2017年的《大护法》都证明动画电影在中国还可能拥有心智更成熟的受众。如果王微要抓住他们,之前塑造的动画形象就会显得格格不入。王微原本希望自己会在“拍电影”这事上,最终得到一个和从前一样令人尊敬的结果。他有一种坚持的决心:“电影怎么回事,我们真的说不清楚。所以做好准备,一部不行,第二部,第二部不行,然后第三部,然后我们再有机会能够多做几次尝试,对吧?”在王微创办土豆的经历中,他享受过“创造者”的喜悦。他年少时在美国和法国各住了8年和1年,拿到国际商务、计算机科学、MBA三个学位,90年代末在休斯公司做卫星宽带和卫星电视业务,是贝塔斯曼在线中国执行总裁。他这样描述自己最在乎的感受:“我觉得做成任何事情都肯定不能重复别人成功过的,只要任何一个人已经成功过了,就会有几千几万人模仿,就很难有机会能够出来。”早在为《阿唐奇遇》做宣传和点映的过程中,就不断有一些观众向王微表示,茶宠玩具的设计,令人很难不想到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他主动向记者提到得到的这个反馈,说这令他感到“很惭愧”。他有一种解释的方式:“我们努力地想要做一个全新的感觉出来,但他们为什么还会觉得像?是什么地方让他们感觉像?一方面,你肯定会受前人的影响,而且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大师们的影响;但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又要想能够留下自己的印记,那一定要是全新的。所以这两个是矛盾的。”不过,王微承认一点,他没有找到自己“独有的风格”:“我现在还在找,还在痛苦,说实话。”追光将在2018年年中推出第三部作品,仍然是由王微导演、编剧,名为《猫与桃花源》。《阿唐奇遇》下档之后,王微开始说他之前从未说过的话:“如果一直就是这样的票房形势,那《猫》怎么办?”“我确实也是经营者,也会觉得自己一直做原创,这野心也太大了吧。”

1678 0 0

国产动画电影全年龄化生态正在形成

前两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分别以9.57亿元和5.65亿元票房,获得当年暑期档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并引发全民热议。到了今年,“小黄人”在暑期档一众动画参赛选手的包围下持续领跑,《神偷奶爸3》 至今已揽下10.37亿元票房。尽管今年没有再出现像“大圣”“大鱼”这样的“现象级选手”,但让人欣喜的是,暑期档不再被低幼动画电影霸占,出现了更多不同类型题材的高质量国产作品。[现象] 《十万个冷笑话2》成唯一破亿国产动画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神偷奶爸3》自7月7日开画之后首周便收获4.44亿元票房,之后两周相对平稳的日票房帮助“小黄人”毫无悬念拿下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不过作为系列第三部,影片口碑有所下降。紧随“小黄人”其后的便是国产动画电影的混战。极具个人风格的《大护法》是光线传媒继《大鱼海棠》 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作品,题材画风引发圈内热议,不少深度动画电影爱好者更在诸多社交平台上为它甘当“自来水”,不过这部豆瓣8.0分的口碑款最终票房未过亿,报收8759万元。7月下旬,追光动画继《小门神》之后的新作《阿唐奇遇》,以及邀请了皮克斯、梦工厂团队人员参与制作的《豆福传》,这两部合家欢国产动画都未在市场上引起大水花,3039万元与1590万元的票房很难让制作方收回成本。其余如《功夫小兔侠》《牧野传奇》《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等票房都只有小几百万,首登大银幕的《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则依靠电视版观众的基础赢得了4190万元票房。暑期档临近尾声时,市场又迎来了两匹国产黑马。8月18日上映的《十万个冷笑话2》在上映8天后票房成功突破1亿元,目前1.22亿元的累计票房已成功追平三年前第一部的成绩,并成为目前暑期档唯一破亿的国产动画电影,豆瓣7.7分的评价也比第一部刚及格的表现优秀很多。另一部暑期年年见的“大IP”低幼向作品《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上映13天也已累计9750万元票房。[趋势] 国产动画电影全年龄化生态正在形成尽管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中未出现“现象级爆款”,但短短两个月还是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惊喜,尤其是国产动画电影在类型题材上的丰富与突破让许多青年动画爱好者欣喜不已,观众的认可也让这个暑期档相比以往多了好几部豆瓣7分以上的国产佳作。过去国产动画一直被诟病题材太窄,低幼化现象严重,而随着“大圣”“大鱼”的出现,国产动画全年龄化生态正在逐渐形成,今年暑期档正是佐证。从受众来讲,除低龄观众较熟悉的《大耳朵图图》《赛尔号》等电视动画IP电影,有向迪士尼与皮克斯风格看齐的《阿唐奇遇》《豆福传》等合家欢向作品,还有《大护法》《十万个冷笑话2》这样极具特色的成年向动画电影。目标受众是青少年与成年观众,制作方自然会在剧本上花更多心思。豆瓣分数仅次于“大圣”的“8分国产良心”《大护法》,充满隐喻的人设与情节设计、结合水墨画与简笔画的奇特画风,都让这部实验气息浓厚的“成人童话”在上映期间成为热议话题。而豆瓣7.2分的《阿唐奇遇》吸取了《小门神》的教训,不仅在剧情设计上更加老少咸宜,还巧妙地将茶文化融入故事中,最终成就了一部趣味横生的“茶宠总动员”,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植根于“吐槽文化”的《十万个冷笑话2》 则把如今那些已习惯“没有弹幕就看不下去”的年轻观众吸引进了电影院。影片对《哆啦A梦》等知名动画,《速度与激情》等好莱坞大片,以及希腊、北欧、东方神话等元素进行了重新解构,剧情上如“脑洞世界”“人物降次元消解”的创意也让人惊艳。[思考] 爆款不是目的,作品走心才可期“小黄人”票房遥遥领先实际讨论度却不高,国产动画口碑佳作不少,在市场表现上却几乎“全军覆没”,“叫好不叫座”的魔咒又一次在国产动画上应验。客观来讲,暑期档前有“小黄人”,后有“现象级”《战狼2》,两个月内国产动画电影的排片空间并不大。再者“事不过三”,2015年“大圣”头炮打响,至今仍稳居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位置;去年的《大鱼海棠》已是口碑褒贬不一,但仍凭借“十二年情怀”“吐槽热”拿下超5亿元票房;而今年讨论热度最高的《大护法》没有IP基础,题材更是小众,圈内口碑再高,也不足以让已看了两年“国产动画良心”而愈加挑剔的广大观众埋单。《大护法》导演不思凡曾经说过,他刚到杭州发展时,几乎所有原创动画人都在问:“动画怎么样做才商业?动画应该怎么样赚钱?”后来他选择捂上耳朵,专心做自己的作品。想要造就“现象级爆款”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爆款”永远不能成为动画人创作的目的。“走心”作品能让愈加成熟的中国观众认可,而“走肾”也许只能让影片沦为“影院一日游”产品。

前两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分别以9.57亿元和5.65亿元票房,获得当年暑期档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并引发全民热议。到了今年,“小黄人”在暑期档一众动画参赛选手的包围下持续领跑,《神偷奶爸3》 至今已揽下10.37亿元票房。尽管今年没有再出现像“大圣”“大鱼”这样的“现象级选手”,但让人欣喜的是,暑期档不再被低幼动画电影霸占,出现了更多不同类型题材的高质量国产作品。[现象] 《十万个冷笑话2》成唯一破亿国产动画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神偷奶爸3》自7月7日开画之后首周便收获4.44亿元票房,之后两周相对平稳的日票房帮助“小黄人”毫无悬念拿下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不过作为系列第三部,影片口碑有所下降。紧随“小黄人”其后的便是国产动画电影的混战。极具个人风格的《大护法》是光线传媒继《大鱼海棠》 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作品,题材画风引发圈内热议,不少深度动画电影爱好者更在诸多社交平台上为它甘当“自来水”,不过这部豆瓣8.0分的口碑款最终票房未过亿,报收8759万元。7月下旬,追光动画继《小门神》之后的新作《阿唐奇遇》,以及邀请了皮克斯、梦工厂团队人员参与制作的《豆福传》,这两部合家欢国产动画都未在市场上引起大水花,3039万元与1590万元的票房很难让制作方收回成本。其余如《功夫小兔侠》《牧野传奇》《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等票房都只有小几百万,首登大银幕的《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则依靠电视版观众的基础赢得了4190万元票房。暑期档临近尾声时,市场又迎来了两匹国产黑马。8月18日上映的《十万个冷笑话2》在上映8天后票房成功突破1亿元,目前1.22亿元的累计票房已成功追平三年前第一部的成绩,并成为目前暑期档唯一破亿的国产动画电影,豆瓣7.7分的评价也比第一部刚及格的表现优秀很多。另一部暑期年年见的“大IP”低幼向作品《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上映13天也已累计9750万元票房。[趋势] 国产动画电影全年龄化生态正在形成尽管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中未出现“现象级爆款”,但短短两个月还是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惊喜,尤其是国产动画电影在类型题材上的丰富与突破让许多青年动画爱好者欣喜不已,观众的认可也让这个暑期档相比以往多了好几部豆瓣7分以上的国产佳作。过去国产动画一直被诟病题材太窄,低幼化现象严重,而随着“大圣”“大鱼”的出现,国产动画全年龄化生态正在逐渐形成,今年暑期档正是佐证。从受众来讲,除低龄观众较熟悉的《大耳朵图图》《赛尔号》等电视动画IP电影,有向迪士尼与皮克斯风格看齐的《阿唐奇遇》《豆福传》等合家欢向作品,还有《大护法》《十万个冷笑话2》这样极具特色的成年向动画电影。目标受众是青少年与成年观众,制作方自然会在剧本上花更多心思。豆瓣分数仅次于“大圣”的“8分国产良心”《大护法》,充满隐喻的人设与情节设计、结合水墨画与简笔画的奇特画风,都让这部实验气息浓厚的“成人童话”在上映期间成为热议话题。而豆瓣7.2分的《阿唐奇遇》吸取了《小门神》的教训,不仅在剧情设计上更加老少咸宜,还巧妙地将茶文化融入故事中,最终成就了一部趣味横生的“茶宠总动员”,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植根于“吐槽文化”的《十万个冷笑话2》 则把如今那些已习惯“没有弹幕就看不下去”的年轻观众吸引进了电影院。影片对《哆啦A梦》等知名动画,《速度与激情》等好莱坞大片,以及希腊、北欧、东方神话等元素进行了重新解构,剧情上如“脑洞世界”“人物降次元消解”的创意也让人惊艳。[思考] 爆款不是目的,作品走心才可期“小黄人”票房遥遥领先实际讨论度却不高,国产动画口碑佳作不少,在市场表现上却几乎“全军覆没”,“叫好不叫座”的魔咒又一次在国产动画上应验。客观来讲,暑期档前有“小黄人”,后有“现象级”《战狼2》,两个月内国产动画电影的排片空间并不大。再者“事不过三”,2015年“大圣”头炮打响,至今仍稳居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位置;去年的《大鱼海棠》已是口碑褒贬不一,但仍凭借“十二年情怀”“吐槽热”拿下超5亿元票房;而今年讨论热度最高的《大护法》没有IP基础,题材更是小众,圈内口碑再高,也不足以让已看了两年“国产动画良心”而愈加挑剔的广大观众埋单。《大护法》导演不思凡曾经说过,他刚到杭州发展时,几乎所有原创动画人都在问:“动画怎么样做才商业?动画应该怎么样赚钱?”后来他选择捂上耳朵,专心做自己的作品。想要造就“现象级爆款”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爆款”永远不能成为动画人创作的目的。“走心”作品能让愈加成熟的中国观众认可,而“走肾”也许只能让影片沦为“影院一日游”产品。

1916 0 0

2017年暑期档动画电影观察:国产动画如何走出瓶颈

暑期档还没有结束,就有网友在“国产动画吧”中焦急地讨论起了今年是否近年来国产动画“最差暑期档”的话题——相比2015年创造排片奇迹的《大圣归来》,2016年稳扎稳打的多部好莱坞动画,今年的确显得相对沉闷。2015年暑期档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不仅以9.5亿元的骄人成绩历史性地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更激发了观众对国产动画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信心。《大圣归来》与2016年的《大鱼海棠》(票房5.6亿元)、今年的《大护法》(票房0.8亿元)一起被网友们并称为国产动画的“三大”。正是它们的发力,让除了动漫迷之外的普通观众也看到了国产动画面向成人观众的强大吸引力。然而摆在眼前的另一面却是,面对越来越高的热情和期望,“三大”系列的票房持续走低。于是,在热切的期望和后继乏力的困境之间,国产动画如何走出瓶颈期就成了我们更关心的话题。走出“黑马”迷思冷静对待“国漫崛起”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档动画基本呈现为一片独大的局面——7月上映的《神偷奶爸3》在没有其他好莱坞动画竞争的背景下,票房轻松过10亿元,相比之下《大护法》的0.8亿元就显得不够“成功”;6月上映的《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延续了这一超级IP的佳绩,收获1.4亿元:除此之外的其他动画片则几乎陷入了“无声”的状态。《玩偶奇兵》《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豆福传》和《阿唐奇遇》均没有超过5000万元,《牧野传奇》和《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更显惨淡。8月档的最大看点是正在上映的《赛尔号大电影6》和《十万个冷笑话2》。截至8月24日,《赛尔号大电影6》的票房为约8634万元,《十万个冷笑话2》票房为约9657万元,均没有改变暑期动画档整个大盘的可能。“最差”所参照的显然是“三大”系列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巨大成功,尤其是作为国产动画崛起代表作的强势“黑马”《大圣归来》,让人们不自觉地就将它划定为国产动画的生产标准和产出要求,似乎一定要像“大圣”那样成功才算成功。客观地说,《大圣归来》的“自来水”票房奇迹几乎不可复制,否则同样饱含情怀的《大鱼海棠》和口碑甚佳的《大护法》就不应该在票房上相距如此之大。因此,面对国产动画的瓶颈,我们更应该做的正是走出“黑马”迷思,冷静对待“国漫崛起”。在“三大”系列傲人的票房战绩背后,还有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数据,比如近5年大约2/3的国产动画片都没能取得超过2000万元的票房,又如《魁拔》系列前3部总投资过亿元,但票房却不足6000万元。也就是说,与其以《大圣归来》为标杆,将2017暑期档看作是严重退步,不如将其视作一个提醒:我们的国产动画崛起之路还很艰苦,“大圣”更适合看做一个阶段性成果。再来看一组更有说服力的数据:2016年暑期档的25部动画总共斩获24亿元票房,其中6部——《愤怒的小鸟》(票房5.1亿元)《海底总动员2》(票房2.5亿元)《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票房1.1亿元)《大鱼海棠》(票房5.6亿元)《爱宠大机密》(票房3.8亿元)《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票房4.4亿元)——就贡献了22.5亿元,也就是说剩下的19部平均票房不足800万,而这才是国产动画的真实处境。从这个角度来看,2017暑期档动画并非真的是质量锐减导致“最差”,而是在没有大量引进国外动画和缺少国产“黑马”背景下的总量下跌。精心打磨内容探索国产动画类型化当然,即便我们不对2017暑期档动画过分苛责,也不能就此回避国产动画电影在一波高潮之后遭遇的瓶颈问题。“三大”系列的票房走低再一次向我们验证了口碑不是保证,影片自身才是,更准确地说,合理的类型化才是。以日和风格的《十万个冷笑话》和美漫风格的《大圣归来》为例,合理的类型化是基础,在框架之下完善叙事、打磨细节是根本保证。在这个基础上,前者调用了近年来流行的糗文化/吐槽文化,在TV版剧集中培养了大批粉丝,后者则激活了《西游记》这个传统经典。换句话说,这两部电影的成功绝不是国漫精神的显灵,而是创作者的成功。在类型化的基础上还要对故事进行耐心的打磨,制作技术提升的基础上,剧本仍然是关键。针对儿童的低幼动画通常需要观众的前期培养,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赛尔号》《大耳朵图图》等,在电视剧版的播放中就累积了一批小观众。而全年龄段的非低幼动画则对剧本有更高要求,尤其是在众多好莱坞动画的培养下,观众对故事的要求已经逐渐提高,仅凭支持国产漫画的口号并不能走太远,更重要的还是如何用类型来激活自己的文化。以“中国的皮克斯”为目标的追光动画,连续两部作品《小门神》和《阿唐奇遇》都遭遇了票房失利。应该说,注重技术的追光动画的确提升了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平,但剧本的平庸显然才是其失利的关键原因。《小门神》将故事分为天上和人间两条线,试图在二者交汇之下激活即将失落的传统文化,然而事实却是,门神这条线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充分,人间的故事又过于说教。比起《小门神》来,《阿唐奇遇》的好莱坞化更明显,看起来像是一部中国版的《玩具总动员》。然而问题也还是出在剧本,成人观众认为叙事过于简单,华丽的技术流于中国元素的堆砌,低幼观众则又觉得不够有趣,于是再次回到前面提到的类型化问题。定位不准和剧本粗糙是追光动画遭遇失败的根本原因。总之,对待国产动画,我们既应当有更高的要求,也应当有更多的耐心。我们一方面要明白,在日式漫画和美式漫画的夹缝中,要想走出自己的风格仍旧是艰难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产动画市场的拓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尽管今年暑期档动画显得战斗力不足,但整个国产动漫的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各大众筹平台源源不断的原创动画项目,还是Bilibili网站的大力推介,整个产出环境已经开始好转,一批又一批的潜在观众正在培养中。只要我们能讲出更多有趣的故事,相信未来一定能激活更多的观众。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暑期档还没有结束,就有网友在“国产动画吧”中焦急地讨论起了今年是否近年来国产动画“最差暑期档”的话题——相比2015年创造排片奇迹的《大圣归来》,2016年稳扎稳打的多部好莱坞动画,今年的确显得相对沉闷。2015年暑期档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不仅以9.5亿元的骄人成绩历史性地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更激发了观众对国产动画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信心。《大圣归来》与2016年的《大鱼海棠》(票房5.6亿元)、今年的《大护法》(票房0.8亿元)一起被网友们并称为国产动画的“三大”。正是它们的发力,让除了动漫迷之外的普通观众也看到了国产动画面向成人观众的强大吸引力。然而摆在眼前的另一面却是,面对越来越高的热情和期望,“三大”系列的票房持续走低。于是,在热切的期望和后继乏力的困境之间,国产动画如何走出瓶颈期就成了我们更关心的话题。走出“黑马”迷思冷静对待“国漫崛起”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档动画基本呈现为一片独大的局面——7月上映的《神偷奶爸3》在没有其他好莱坞动画竞争的背景下,票房轻松过10亿元,相比之下《大护法》的0.8亿元就显得不够“成功”;6月上映的《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延续了这一超级IP的佳绩,收获1.4亿元:除此之外的其他动画片则几乎陷入了“无声”的状态。《玩偶奇兵》《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豆福传》和《阿唐奇遇》均没有超过5000万元,《牧野传奇》和《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更显惨淡。8月档的最大看点是正在上映的《赛尔号大电影6》和《十万个冷笑话2》。截至8月24日,《赛尔号大电影6》的票房为约8634万元,《十万个冷笑话2》票房为约9657万元,均没有改变暑期动画档整个大盘的可能。“最差”所参照的显然是“三大”系列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巨大成功,尤其是作为国产动画崛起代表作的强势“黑马”《大圣归来》,让人们不自觉地就将它划定为国产动画的生产标准和产出要求,似乎一定要像“大圣”那样成功才算成功。客观地说,《大圣归来》的“自来水”票房奇迹几乎不可复制,否则同样饱含情怀的《大鱼海棠》和口碑甚佳的《大护法》就不应该在票房上相距如此之大。因此,面对国产动画的瓶颈,我们更应该做的正是走出“黑马”迷思,冷静对待“国漫崛起”。在“三大”系列傲人的票房战绩背后,还有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数据,比如近5年大约2/3的国产动画片都没能取得超过2000万元的票房,又如《魁拔》系列前3部总投资过亿元,但票房却不足6000万元。也就是说,与其以《大圣归来》为标杆,将2017暑期档看作是严重退步,不如将其视作一个提醒:我们的国产动画崛起之路还很艰苦,“大圣”更适合看做一个阶段性成果。再来看一组更有说服力的数据:2016年暑期档的25部动画总共斩获24亿元票房,其中6部——《愤怒的小鸟》(票房5.1亿元)《海底总动员2》(票房2.5亿元)《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票房1.1亿元)《大鱼海棠》(票房5.6亿元)《爱宠大机密》(票房3.8亿元)《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票房4.4亿元)——就贡献了22.5亿元,也就是说剩下的19部平均票房不足800万,而这才是国产动画的真实处境。从这个角度来看,2017暑期档动画并非真的是质量锐减导致“最差”,而是在没有大量引进国外动画和缺少国产“黑马”背景下的总量下跌。精心打磨内容探索国产动画类型化当然,即便我们不对2017暑期档动画过分苛责,也不能就此回避国产动画电影在一波高潮之后遭遇的瓶颈问题。“三大”系列的票房走低再一次向我们验证了口碑不是保证,影片自身才是,更准确地说,合理的类型化才是。以日和风格的《十万个冷笑话》和美漫风格的《大圣归来》为例,合理的类型化是基础,在框架之下完善叙事、打磨细节是根本保证。在这个基础上,前者调用了近年来流行的糗文化/吐槽文化,在TV版剧集中培养了大批粉丝,后者则激活了《西游记》这个传统经典。换句话说,这两部电影的成功绝不是国漫精神的显灵,而是创作者的成功。在类型化的基础上还要对故事进行耐心的打磨,制作技术提升的基础上,剧本仍然是关键。针对儿童的低幼动画通常需要观众的前期培养,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赛尔号》《大耳朵图图》等,在电视剧版的播放中就累积了一批小观众。而全年龄段的非低幼动画则对剧本有更高要求,尤其是在众多好莱坞动画的培养下,观众对故事的要求已经逐渐提高,仅凭支持国产漫画的口号并不能走太远,更重要的还是如何用类型来激活自己的文化。以“中国的皮克斯”为目标的追光动画,连续两部作品《小门神》和《阿唐奇遇》都遭遇了票房失利。应该说,注重技术的追光动画的确提升了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平,但剧本的平庸显然才是其失利的关键原因。《小门神》将故事分为天上和人间两条线,试图在二者交汇之下激活即将失落的传统文化,然而事实却是,门神这条线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充分,人间的故事又过于说教。比起《小门神》来,《阿唐奇遇》的好莱坞化更明显,看起来像是一部中国版的《玩具总动员》。然而问题也还是出在剧本,成人观众认为叙事过于简单,华丽的技术流于中国元素的堆砌,低幼观众则又觉得不够有趣,于是再次回到前面提到的类型化问题。定位不准和剧本粗糙是追光动画遭遇失败的根本原因。总之,对待国产动画,我们既应当有更高的要求,也应当有更多的耐心。我们一方面要明白,在日式漫画和美式漫画的夹缝中,要想走出自己的风格仍旧是艰难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产动画市场的拓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尽管今年暑期档动画显得战斗力不足,但整个国产动漫的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各大众筹平台源源不断的原创动画项目,还是Bilibili网站的大力推介,整个产出环境已经开始好转,一批又一批的潜在观众正在培养中。只要我们能讲出更多有趣的故事,相信未来一定能激活更多的观众。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新浪动漫 2030天前
1700 0 0

2017年暑期档动画观察:国产动画如何走出瓶颈期

《大护法》曾引起关注暑期档还没有结束,就有网友在“国产动画吧”中焦急地讨论起了今年是否近年来国产动画“最差暑期档”的话题——相比2015年创造排片奇迹的《大圣归来》,2016年稳扎稳打的多部好莱坞动画,今年的确显得相对沉闷。2015年暑期档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不仅以9.5亿元的骄人成绩历史性地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更激发了观众对国产动画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信心。《大圣归来》与2016年的《大鱼海棠》(票房5.6亿元)、今年的《大护法》(票房0.8亿元)一起被网友们并称为国产动画的“三大”。正是它们的发力,让除了动漫迷之外的普通观众也看到了国产动画面向成人观众的强大吸引力。然而摆在眼前的另一面却是,面对越来越高的热情和期望,“三大”系列的票房持续走低。于是,在热切的期望和后继乏力的困境之间,国产动画如何走出瓶颈期就成了我们更关心的话题。走出“黑马”迷思冷静对待“国漫崛起”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档动画基本呈现为一片独大的局面——7月上映的《神偷奶爸3》在没有其他好莱坞动画竞争的背景下,票房轻松过10亿元,相比之下《大护法》的0.8亿元就显得不够“成功”;6月上映的《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延续了这一超级IP的佳绩,收获1.4亿元:除此之外的其他动画片则几乎陷入了“无声”的状态。《玩偶奇兵》《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豆福传》和《阿唐奇遇》均没有超过5000万元,《牧野传奇》和《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更显惨淡。8月档的最大看点是正在上映的《赛尔号大电影6》和《十万个冷笑话2》。截至8月24日,《赛尔号大电影6》的票房为约8634万元,《十万个冷笑话2》票房为约9657万元,均没有改变暑期动画档整个大盘的可能。“最差”所参照的显然是“三大”系列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巨大成功,尤其是作为国产动画崛起代表作的强势“黑马”《大圣归来》,让人们不自觉地就将它划定为国产动画的生产标准和产出要求,似乎一定要像“大圣”那样成功才算成功。客观地说,《大圣归来》的“自来水”票房奇迹几乎不可复制,否则同样饱含情怀的《大鱼海棠》和口碑甚佳的《大护法》就不应该在票房上相距如此之大。因此,面对国产动画的瓶颈,我们更应该做的正是走出“黑马”迷思,冷静对待“国漫崛起”。在“三大”系列傲人的票房战绩背后,还有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数据,比如近5年大约2/3的国产动画片都没能取得超过2000万元的票房,又如《魁拔》系列前3部总投资过亿元,但票房却不足6000万元。也就是说,与其以《大圣归来》为标杆,将2017暑期档看作是严重退步,不如将其视作一个提醒:我们的国产动画崛起之路还很艰苦,“大圣”更适合看做一个阶段性成果。再来看一组更有说服力的数据:2016年暑期档的25部动画总共斩获24亿元票房,其中6部——《愤怒的小鸟》(票房5.1亿元)《海底总动员2》(票房2.5亿元)《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票房1.1亿元)《大鱼海棠》(票房5.6亿元)《爱宠大机密》(票房3.8亿元)《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票房4.4亿元)——就贡献了22.5亿元,也就是说剩下的19部平均票房不足800万,而这才是国产动画的真实处境。从这个角度来看,2017暑期档动画并非真的是质量锐减导致“最差”,而是在没有大量引进国外动画和缺少国产“黑马”背景下的总量下跌。精心打磨内容探索国产动画类型化当然,即便我们不对2017暑期档动画过分苛责,也不能就此回避国产动画电影在一波高潮之后遭遇的瓶颈问题。“三大”系列的票房走低再一次向我们验证了口碑不是保证,影片自身才是,更准确地说,合理的类型化才是。以日和风格的《十万个冷笑话》和美漫风格的《大圣归来》为例,合理的类型化是基础,在框架之下完善叙事、打磨细节是根本保证。在这个基础上,前者调用了近年来流行的糗文化/吐槽文化,在TV版剧集中培养了大批粉丝,后者则激活了《西游记》这个传统经典。换句话说,这两部电影的成功绝不是国漫精神的显灵,而是创作者的成功。在类型化的基础上还要对故事进行耐心的打磨,制作技术提升的基础上,剧本仍然是关键。针对儿童的低幼动画通常需要观众的前期培养,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赛尔号》《大耳朵图图》等,在电视剧版的播放中就累积了一批小观众。而全年龄段的非低幼动画则对剧本有更高要求,尤其是在众多好莱坞动画的培养下,观众对故事的要求已经逐渐提高,仅凭支持国产漫画的口号并不能走太远,更重要的还是如何用类型来激活自己的文化。以“中国的皮克斯”为目标的追光动画,连续两部作品《小门神》和《阿唐奇遇》都遭遇了票房失利。应该说,注重技术的追光动画的确提升了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平,但剧本的平庸显然才是其失利的关键原因。《小门神》将故事分为天上和人间两条线,试图在二者交汇之下激活即将失落的传统文化,然而事实却是,门神这条线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充分,人间的故事又过于说教。比起《小门神》来,《阿唐奇遇》的好莱坞化更明显,看起来像是一部中国版的《玩具总动员》。然而问题也还是出在剧本,成人观众认为叙事过于简单,华丽的技术流于中国元素的堆砌,低幼观众则又觉得不够有趣,于是再次回到前面提到的类型化问题。定位不准和剧本粗糙是追光动画遭遇失败的根本原因。总之,对待国产动画,我们既应当有更高的要求,也应当有更多的耐心。我们一方面要明白,在日式漫画和美式漫画的夹缝中,要想走出自己的风格仍旧是艰难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产动画市场的拓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尽管今年暑期档动画显得战斗力不足,但整个国产动漫的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各大众筹平台源源不断的原创动画项目,还是Bilibili网站的大力推介,整个产出环境已经开始好转,一批又一批的潜在观众正在培养中。只要我们能讲出更多有趣的故事,相信未来一定能激活更多的观众。

《大护法》曾引起关注暑期档还没有结束,就有网友在“国产动画吧”中焦急地讨论起了今年是否近年来国产动画“最差暑期档”的话题——相比2015年创造排片奇迹的《大圣归来》,2016年稳扎稳打的多部好莱坞动画,今年的确显得相对沉闷。2015年暑期档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不仅以9.5亿元的骄人成绩历史性地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更激发了观众对国产动画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信心。《大圣归来》与2016年的《大鱼海棠》(票房5.6亿元)、今年的《大护法》(票房0.8亿元)一起被网友们并称为国产动画的“三大”。正是它们的发力,让除了动漫迷之外的普通观众也看到了国产动画面向成人观众的强大吸引力。然而摆在眼前的另一面却是,面对越来越高的热情和期望,“三大”系列的票房持续走低。于是,在热切的期望和后继乏力的困境之间,国产动画如何走出瓶颈期就成了我们更关心的话题。走出“黑马”迷思冷静对待“国漫崛起”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档动画基本呈现为一片独大的局面——7月上映的《神偷奶爸3》在没有其他好莱坞动画竞争的背景下,票房轻松过10亿元,相比之下《大护法》的0.8亿元就显得不够“成功”;6月上映的《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延续了这一超级IP的佳绩,收获1.4亿元:除此之外的其他动画片则几乎陷入了“无声”的状态。《玩偶奇兵》《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豆福传》和《阿唐奇遇》均没有超过5000万元,《牧野传奇》和《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更显惨淡。8月档的最大看点是正在上映的《赛尔号大电影6》和《十万个冷笑话2》。截至8月24日,《赛尔号大电影6》的票房为约8634万元,《十万个冷笑话2》票房为约9657万元,均没有改变暑期动画档整个大盘的可能。“最差”所参照的显然是“三大”系列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巨大成功,尤其是作为国产动画崛起代表作的强势“黑马”《大圣归来》,让人们不自觉地就将它划定为国产动画的生产标准和产出要求,似乎一定要像“大圣”那样成功才算成功。客观地说,《大圣归来》的“自来水”票房奇迹几乎不可复制,否则同样饱含情怀的《大鱼海棠》和口碑甚佳的《大护法》就不应该在票房上相距如此之大。因此,面对国产动画的瓶颈,我们更应该做的正是走出“黑马”迷思,冷静对待“国漫崛起”。在“三大”系列傲人的票房战绩背后,还有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数据,比如近5年大约2/3的国产动画片都没能取得超过2000万元的票房,又如《魁拔》系列前3部总投资过亿元,但票房却不足6000万元。也就是说,与其以《大圣归来》为标杆,将2017暑期档看作是严重退步,不如将其视作一个提醒:我们的国产动画崛起之路还很艰苦,“大圣”更适合看做一个阶段性成果。再来看一组更有说服力的数据:2016年暑期档的25部动画总共斩获24亿元票房,其中6部——《愤怒的小鸟》(票房5.1亿元)《海底总动员2》(票房2.5亿元)《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票房1.1亿元)《大鱼海棠》(票房5.6亿元)《爱宠大机密》(票房3.8亿元)《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票房4.4亿元)——就贡献了22.5亿元,也就是说剩下的19部平均票房不足800万,而这才是国产动画的真实处境。从这个角度来看,2017暑期档动画并非真的是质量锐减导致“最差”,而是在没有大量引进国外动画和缺少国产“黑马”背景下的总量下跌。精心打磨内容探索国产动画类型化当然,即便我们不对2017暑期档动画过分苛责,也不能就此回避国产动画电影在一波高潮之后遭遇的瓶颈问题。“三大”系列的票房走低再一次向我们验证了口碑不是保证,影片自身才是,更准确地说,合理的类型化才是。以日和风格的《十万个冷笑话》和美漫风格的《大圣归来》为例,合理的类型化是基础,在框架之下完善叙事、打磨细节是根本保证。在这个基础上,前者调用了近年来流行的糗文化/吐槽文化,在TV版剧集中培养了大批粉丝,后者则激活了《西游记》这个传统经典。换句话说,这两部电影的成功绝不是国漫精神的显灵,而是创作者的成功。在类型化的基础上还要对故事进行耐心的打磨,制作技术提升的基础上,剧本仍然是关键。针对儿童的低幼动画通常需要观众的前期培养,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赛尔号》《大耳朵图图》等,在电视剧版的播放中就累积了一批小观众。而全年龄段的非低幼动画则对剧本有更高要求,尤其是在众多好莱坞动画的培养下,观众对故事的要求已经逐渐提高,仅凭支持国产漫画的口号并不能走太远,更重要的还是如何用类型来激活自己的文化。以“中国的皮克斯”为目标的追光动画,连续两部作品《小门神》和《阿唐奇遇》都遭遇了票房失利。应该说,注重技术的追光动画的确提升了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平,但剧本的平庸显然才是其失利的关键原因。《小门神》将故事分为天上和人间两条线,试图在二者交汇之下激活即将失落的传统文化,然而事实却是,门神这条线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充分,人间的故事又过于说教。比起《小门神》来,《阿唐奇遇》的好莱坞化更明显,看起来像是一部中国版的《玩具总动员》。然而问题也还是出在剧本,成人观众认为叙事过于简单,华丽的技术流于中国元素的堆砌,低幼观众则又觉得不够有趣,于是再次回到前面提到的类型化问题。定位不准和剧本粗糙是追光动画遭遇失败的根本原因。总之,对待国产动画,我们既应当有更高的要求,也应当有更多的耐心。我们一方面要明白,在日式漫画和美式漫画的夹缝中,要想走出自己的风格仍旧是艰难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产动画市场的拓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尽管今年暑期档动画显得战斗力不足,但整个国产动漫的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各大众筹平台源源不断的原创动画项目,还是Bilibili网站的大力推介,整个产出环境已经开始好转,一批又一批的潜在观众正在培养中。只要我们能讲出更多有趣的故事,相信未来一定能激活更多的观众。

电影网 2032天前
1416 1 0

合作伙伴